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深度专访:李环论香港矛盾演变

http://www.CRNTT.com   2017-06-13 00:21:30  


 
  中评社:二十年来,您认为香港在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李环:回归20年来,香港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氛围。我们先从经济上看,香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GDP虽然有起伏,但是整体上在增长,而且回归以来GDP增长年均在3%以上,这在发达经济体中是相当不错的。特区政府财政稳健,财政储备9300多亿港币。虽然香港在1997年和2008年遇到了两次金融危机,但是背靠祖国,加上强劲的财政金融系统支撑,顶住了压力。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也比较好,粤港澳合作持续发展,现在有了大湾区规划,“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启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顺利,在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社会领域是香港回归20年间变化最大的领域。2003年以前,如果社会上有人提到类似“独立”的字眼,人们会觉得那是天方夜谭,香港的媒体会“群起而攻之”。我记得2003年刘慧卿在台湾参加会议时说“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回到香港后,立马受到港媒猛烈地批评,说她支持“台独”。当年香港的泛民主派大都有“大中华情结”,以当时的社会氛围,“独立”绝对是政治不正确的,是大多数人都不可接受的一个选项。

  但是现在,“本土”和“港独”的声音已经完全释放,究其原因也比较复杂,与国际上近几年民粹主义兴起,年轻人反建制、反权威有关,也与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发展不平衡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两地的平衡状态是香港的GDP占到了内地的四分之一,是内地学习的对象。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内地发展迅速,香港由于是成熟的经济体,发展相较而言就显得慢了。所以两地间以前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没有形成,就出现了摩擦、矛盾。现在内地与香港正处在形成新平衡的过程中。

  民生领域,最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的拉大。香港的失业率维持在3.5%以下,几近全民就业,人均收入中位数约1.5万港币,人均GDP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坚尼系数却高达0.537,实际上,香港的贫富差距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时就开始扩大,统计处的数据显示,1971年有0.43,到现在上升了25%,这在世界发达经济体中,算很高的。

  香港的房价也一路飞涨。从2003至2015年9月的高点,房价上涨了370%;目前公屋的平均轮候时间达到了4.7年,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香港找地、建楼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市民的需求。

  总之,20年间香港的发展有好有坏,有些领域变化比较大,有些领域变化比较小。不过整体而言,香港还是在往前发展,现在特区政府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且在积极的解决。但是改善需要时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