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如何应对台湾旅行法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8-06-30 00:29:59  


 
  国民党奉行“不统不独要和”的路线策略,心机极重,迷惑性大,实际上让大陆处于无法发力的状态:我说“一中”了,你不能打我;你说要和谈,我说条件不成熟,民众不答应。解决台湾问题,笔者一直主张大陆必须持有“主导”之势,尽快改变被动应对局面,大陆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改变对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长期保持的模糊立场。强调大陆主张的“两岸同属一中”立场,不再模糊,坚决反对中国国民党“一中各表”的“实独”主张。把两岸政治谈判的底线,定位于台湾执政党必须放弃各种明里暗里的“台独”主张,也包括“一中各表”的“实独”主张,台湾的政治组织必须先行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法律事实。

  (三)“一国两制”与台湾未来。

  未来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策略是对台湾的执政党要“硬的更硬”,对台湾民众“软中有硬”,不能一味怀柔。两岸一家亲,加快经济和社会融合是我们的真情,但也不能迁就台湾民众的分离分裂意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主张,一定是附条件的,条件有三:一是统一不能无限期,2049是大限;二是大陆要清醒认知台湾大多数民众没有统一诉求的现实,丢掉幻想,充分准备,使大陆手上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文武围打”均可;三是大陆要有足够的能力作为支撑,亮出明确的政策主张:港澳版的“一国两制”是最后机会,根据2049大限,亮出有时间幅度的弹性时间表,台湾执政党如若不予接受,大陆将要实行非港澳版的“一国两制”“修正版”,甚至不排除武力统一。

  (四)交流融合与分离分裂。

   从《告台湾同胞书》迄今,近40年来,两岸关系是“双向增长”。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成就是,交流与融合使得两岸经济依存度大大增强,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对台话语权增加。但大陆的亲情善意未能感化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恐惧、戒备,在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挑衅之下,大陆的反制措施成了“台独”政客和媒体煽动“仇陆”的口实,特别是在台湾南部地区,一个时期以来,大陆对台政策被当成“喊话”,或被选择性利用。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民进党及其“台独”势力,成功地将台湾与“中国”区隔开来,使台湾民众将中国判断为敌人或敌国。台湾政客非常娴熟地对付和瓦解大陆的对台政策,大陆的政策效能弱化。兄弟反目,胜似仇敌,当确信亲人成为敌人的时候,“同胞”的温情基本不起作用。“台独”政客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大陆的政策主张,一律被视为“统战”。台湾民众对大陆首先是政治疏离,即对大陆制度的不认同,“中国”与文化、血缘无关,“中国”已经成了政治符号;其次文化上的逐渐疏离,民进党千方百计割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培养台湾文化优越感。政治与文化不认同的最坏结果,也可能导致族群认同上的异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