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郭震远:两岸军事互信可以成功建立

http://www.CRNTT.com   2013-08-25 00:17:35  


 
  事实上,作为两岸关系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两岸军事冲突对两岸关系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始终强烈存在。1991年台湾当局宣布,终止所谓的“动员戡乱时期”,据此,台湾方面坚持宣称,两岸的“敌对状态已经结束”。但是,台湾方面作为中国内战的一方,在未经内战双方谈判、协商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单方面宣称“结束敌对状态”,并不具备法理意义。更重要的是,从那时直到2008年,台湾当局对大陆的全面敌视、高度防范始终存在,并且成为发展两岸交流、交往的最严重障碍。2008年以后,台湾方面对大陆的敌视、防范明显减少,但其影响犹存,并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严重干扰因素,这在两岸关系的各领域都有所表现。显然,完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巩固、深化的关键性步骤,而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则是实现这一步骤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完全不同于已建立的各种军事互信机制。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不是单纯的两岸军事关系问题,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这一机制最重要的两岸关系特色,是建立这一机制时最基本的依据和出发点。显然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不是保持两岸军事关系现状,而是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这是这一机制建立和运行的最重要目的。

  认识与把握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两岸关系特色,不仅将直接决定这一机制的能否建立,而且还将决定建立这一机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影响。陈水扁执政时期,一度热衷于要与大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台湾相关部门为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台湾的年度《国防报告书》也对之有所论述,但最后“无疾而终”。陈水扁出于推行“台独”的目的,企图通过建立所谓的“军事互信机制”,以处理两岸之间单纯军事关系的方式,保证“一边一国”之间的所谓“军事稳定”,实际上就是企图消除大陆方面针对其“台独”行径的“军事威胁”。陈水扁的图谋理所当然地不能实现,从反面显示了,仅从单纯的军事关系着眼,脱离两岸关系大局,不可能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时期,台海局势得到前所未有的缓和。在这个背景上,台湾方面对于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关注不断减少,在2013年度的《国防白皮书》中,仅一句话涉及这一问题。马还一再表示这一问题“没有急迫性”。

  显然,台湾方面仍然从单纯的两岸军事关系,看待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实际上,尽管台海局势已大为缓和,但在台湾仍然存在对大陆相当广泛的疑虑、畏惧,甚至一定程度的敌意,这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巩固和深化,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干扰。马当局对于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消极态度,明显不利于消除台湾方面对于大陆的疑虑、畏惧和敌意。这些事态进一步揭示了,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密切关系。但是,认识和把握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两岸关系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这一机制,对于两岸都是全新的课题。显然,只能坚持两岸共同努力,进行实践、摸索路径、总结经验,争取比较顺利地建立起这一机制,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巩固、深化中,发挥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