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包宗和:结束敌对 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建构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0:10:18  


 
  建立互信机制

  台海两岸从冷战时期的僵持赛局走入后冷战时期之囚徒困境赛局,关键转折在于双方逐渐体认相互合作的好处大于相互对抗,剩下的问题即在于如何强化彼此互信,使相互合作的局面不至于瓦解。

  (1)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可以说是所有互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建构政治互信的具体作法可包括台湾不搞台独,即台湾不进行法理台独,不刻意去中国化。大陆不搞兼并,即大陆不在违反台湾人民意志的情况下强行逼迫台湾接受统一,这包括武力兼并台湾,以战争或威胁使用武力逼迫台湾接受统一等。此外,双方接受“九二共识”,其隐涵的意义即彼此均主张或接受“一个中国”,但对一中内涵可各自有表述的空间。设置热线是另一种建立政治互信的方式,双方领导人可仿照美苏冷战时期的作法设置热线,以强化彼此间的沟通,特别是当面临危机之时,可以降低误判,避免“过度反应”,在第一时间避免冲突发生。此种方式除有助于建立政治互信外,也可用于军事互信之建立。

  海基、海协两会可考虑互设办事处,除了可以方便彼此间之联系外,也可将大陆和台湾的一手资讯传回台北、北京,有助双方之认知。遇到特殊事件时,也可就近交涉或瞭解,以降低冲击,避免误解。此外,互设办事处也是两岸展现互信的一种方式,因为这将有效拉近双方的距离。

  ECFA之后两岸若欲逐步触及政治性议题,不妨仿照ECFA模式,成立半官方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由海基、海协两会及两岸代表性智库派员担任委员,再针对政治相关议题分设各个“工作小组”,每一小组由委员二人(两岸各一位)共同召集之,小组成员广纳大陆与台湾熟悉或钻研两岸政治议题之学者专家,进行深入讨论,以寻求突破政治僵局的方式。小组讨论结果提交委员会议交换意见,并做成建议,以做为双方政府决策之参考。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与决策阶层衔接,不至于流于空谈,一方面又可借重专业,发挥创意,不受既有政治框架的局限。委员会基本上是介于一轨与二轨之间之功能性组织,目的在透过讨论、对话凝聚共识,为两岸订立阶段性和平协议奠定基础,为双方持久和平寻求契机。ECFA下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为监督执行经济协议之组织,“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则为研究、研拟政治协议之组织,职掌容有不同,但建构制度化协商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