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包宗和:结束敌对 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建构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0:10:18  


 
  如今我们思考两岸和平发展框架,除了改善与推动两岸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思索如何透过多面向的互动逐步解开上述的结,并以渐进方式,为两岸政治问题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解,为两岸和平缔造可长可久的保障。

  两岸和平发展的具体作为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访问大陆,并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即包括“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故连胡会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具体作为,即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及签署和平协议。由于两岸互信能否建立关系未来和平发展的成效,故本文在谈及互信机制之建构将不仅止于军事方面,还包括政治、外交、经济、非传统安全、文教与政治领导人互信等诸多面向。其中经济、非传统安全及文教是属两岸较有共识的部分。

  结束敌对状态

  两岸对结束敌对状态有不同看法,大陆方面认为当前两岸分治是当年国共内战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敌对状态之结束仍有待双方共同努力为之。台湾方面则认为1991年李登辉“总统”宣告结束动员戡乱时期,即可认定为两岸敌对状态之终结。如果北京与台北对此无法形成共识,或许可以从其他几个面向来思考。一是双方接受“九二共识”,并以此为结束敌对状态的一种表示;一是双方藉签署各项协议(如海基、海协已签署之16项协议),来结束双方之敌对状态。如果此两种作法仍无法为彼此所接受,则只有签订结束敌对状态协议了。协议可涵括如下内容:1.外交休兵,相互协助,在国际上并存;2.军事上互不以对方为假想敌;3.正式宣告“国共内战结束”。而签署时机自然是当国民党为台湾执政党时较为适当与可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