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两岸民间交流应创新深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2-19 00:03:05  


 
  三、推动新形势下两岸互动与民间交流的策略与路径创新

  当前,台海形势正处于变局之中,我们仍希望能继续维护2008年以来形成的基于“九二共识”为核心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但是当前的新形势客观上意味着基于和平发展而形成的两岸互动和民间交流模式、方法和形式,有必要做出较大的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力求继续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第一,辩证地认知和看待民间交流在两岸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严格意义上,两岸互动的概念范畴并不局限于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矛盾冲突乃至战争都是互动形态,只不过在由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过渡的策略路径中,互动与交流的释义日渐呈现出积极、正向的意涵,并有了更为明确的目的指向。不过需要注意到,这种正向性互动、交流只是两岸互动形态中的一种模式,而并非全部或唯一模式。这类交流、互动当然有其积极意义和作用,但其功效施展多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势下形成和发挥作用的⑰,这种逻辑关系表明民间交流在两岸互动的作用有积极面,但也具有相对性。

  与之相对应的,负向性互动在两岸关系中仍是存在的,这种情况虽然与我们追求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主观意愿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但在两岸互动历史之中也非一无是处。例如1958年的金门炮战,仍让两岸以战争互动方式宣示了对于“一个中国”的坚持,这种行为虽然是负向性的,但在当时冷战的历史背景之下仍有其积极意义。因此客观上,民间交流作为正向性的互动模式,其在两岸关系互动中仅仅只是一种式样,而对其作用的认知和评估不宜夸大,更需与负向性互动形态结合起来,加以辩证看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两岸互动向正向性方向发展,是需要正反两方面模式共同作用的,而不能仅仅只单方面强调民间交流的作用重要性,甚至为了互动而交流,而忽视了互动所反映的内在矛盾的统一性和冲突性。

  另一方面,民间交流既是两岸互动的主要领域和形态,又是促进两岸民众和社会进一步走向融合与契合的渠道与途径,还是官方交流的必要助力和补充,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其对于维系两岸关系稳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民间交流在促进两岸互动中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需要与官方交流、政治共同作用,相互配合和促进,才能相得益彰⑱。因此不难发现,当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弱化,官方交流逐渐消失时,民间交流不仅深受影响和制约,而且难以对两岸关系的稳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