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共构两岸乡村经济与中华美学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0:04:12  


 
  (二)用美学文化的共构促进渔农村经济核心化和休闲化发展

  舟山,正在着力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推进渔村、渔民和海洋生态、海岛环境、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整合,打造集海岛观光、渔村风情、渔家乐、鱼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垂钓渔业集聚区。台湾发展休闲农渔业已有相当基础,在维持渔农村的景观,保持“渔村社区美学”、渔村渔港独有文化、构建繁荣渔村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今依然积极推动渔港渔村休闲旅游、渔村活化、水上游憩和培养海洋文化(文创人才)工作,希望籍由青年创业教育和创业辅导计划,吸引青年返回渔村创业或者就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由此,舟台完全可以联手打造一个两岸青年的渔农村文化创意平台。这也是两岸渔农村经济的联手。

  同时,让渔农村文化与商业结合,籍助创意、想像力与科技,对文化资源予以恢复、重建或者再造,并加以适度包装成为文化产品,而发展成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用美学文化的共融带动渔农村经济的自足性永续发展,是共构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共构首先需要共同的社区营造,二是文化加值,三是以节庆方式强化地方魅力。共构的具体体现,一是体现在产业的核心化:不妨结合养殖、捕捞、加工等产业创造共识,改善排水设施、改善灌溉设施、完善现代农业产销设施,通过社区主题的设置,形成核心向外发展,落实产业园区化,比如成立共同产销班,结合网络和宅配服务,提供品质保证,推动产品认证,并为渔农产品做展示设计,以提高产品的文化特色性与不可替代性。二是体现在休闲化:加入了美学的休闲渔农业具有文化与生态观赏的功能,更是寓教于乐的好题材,同时提升游客高品质游憩与教育的双重效果。

  (三)观光工厂是渔农村经济与美学文化共构的良好载体

  文化观光就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观光资源,以提供消费者有意识或者有计划性的参与及体验有形、无形之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文化有助提升观光竞争力,观光又有助于促进文化可亲性。观光工厂的概念,来自于将传统工厂的角色由制造业转型为制造服务业。观光工厂,须由持续营运中的工厂为基础,结合观光旅游的概念,并利用工厂本身的环境、建筑、文化、发展与文物等,提供民众参观并加入实作体验活动,注重教育性并能凸显产业文化。

  台湾从2003年开始参考国外经验,辅导具有产业特色、文化保存或者知识教育性之厂商建置观光工厂,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协助小型工厂加入观光服务的元素,提升产品价值。一家具备良好的制造与生产能力的工厂,经过服务性的行销推广与设计包装等加值服务,能够赋予更高的附加价值。观光农场从农作物的契作到加工生产,最后到产品的包装、销售与观光服务都是一贯作业在观光工厂内完成的。现在台湾的善化啤酒观光工厂、新百禄燕窝观光工厂、隆田北虫草文化展示园区等,都是成功的观光工厂的例子。舟山有不少水产加工企业,不妨借鉴之。舟山也有不少偏远海岛,比如可以在虾峙的双山岛、东港的葫芦岛、白沙的柴山岛、东极的黄兴岛等小岛上引入观光工厂的概念。这样的观光工厂放在海洋领域,类似于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一个新兴的休闲产业,指将水产养殖与观光休闲活动结合,发展出各项贴近渔业生活主题的体验活动,目前在台湾的澎湖县白沙及内湾、屏东县大鹏湾、台南市七股泄湖区等均有海洋牧场之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