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台湾当前政治困境与身份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07:04  


 
  台湾经过政权的“本土化”、制度的“民主化”,逐渐形成有别于中国大陆的新制度与新政权,人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价值观,“本土意识”也就是在这之后开始向“台湾主体意识”的方向发展的。陈水扁在2006年“元旦文告”与“春节讲话”中提出,“以台湾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摆脱了历史的窠臼与政治的教条,发源于二千三百万人民的对自我的认同、土地的情感,以及命运与共的体验”;“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台湾的主体属于二千三百万人民,并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前途只有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

  对于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将之解读为“‘国家’认同,在土地上是台澎金马,或台湾加澎湖,人口2300万人,视中国大陆为另一有特殊历史、文化、血缘渊源,与台湾有重要关系的地区或国家,‘外国’或‘敌国’”。他同时认为“台湾主体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但是“台独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是可接受“中华民国”为“国号”。⑩

  “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的政治认同较“台湾意识”更进一步,更倾向于“独台”,或维持台湾现状的“独立”,实质就是“独台意识”,但因没有明确的“台湾独立”概念,在岛内已获得普遍的接受。不论是哪个政党或团体,今天已没有人否定“台湾主体意识”,而是强调“台湾主体意识”,强调“台湾主体性”,强调“台湾价值”,强调“台湾优先”。可以说,“台湾主体意识”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而这种“台湾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将极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更不利于两岸在未来的和平统一。

  人为制造的族群矛盾

  当前2300万的台湾人口,其民族成分其实并不复杂。相反的,应该说其结构相当单一。98%的人口为历代迁徙至台的汉民后裔与2%的原住民(即高山族,台当局将其划分为16支不同的分系)。但由于其人口来源主要为来自大陆的历代移民,故而早在明清时期,先代移民便为了土地、资源、空间等生产资料而自发结成以宗族或地域乡情为纽带的小团体互相争斗,不过清中叶以后移民社会趋于定型,台民的省籍、府籍分类意识便逐渐淡薄,这点从台湾割日初期台民全体团结一致而武装抗日,亦可见其彼时的民族认同依旧优先于省、府籍意识。

  不过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同时携150万军民入台后,使原本仅有600万人的台湾人口结构再次出现了重大变化。台湾人再次被按省籍为依据而划分为四大族群,当前分别为73%的福佬人(操闽南语的福建移民为主)、13%的外省人(操国语普通话的大陆各省籍人士)、12%的客家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粤东及闽西移民为主)以及2%的原住民⑪。这种人为的籍贯划分于80年代中后期台湾政治民主化后更趋明显,从一般移民社会的籍贯融合过程来看,这无疑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历史倒退的行为。然而这其中确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