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瀚:警惕民粹主义对两岸青年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6-11-06 00:17:11  


与会者合影(中评社 秦正阳摄)
 
  大陆青年也有民粹色彩 网上跟风助长两岸误解

  “另一方面,民粹化不仅仅是台湾青年群体需要面对的挑战,大陆的青年群体中也弥漫着浓厚的民粹色彩,尤其是在网络化的推动下,愈发严重”,王瀚表示,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广场,大陆的青年世代每天都通过各式的方式在网络中抒发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但他注意到,在与台湾青年的互动交流或是对涉及台湾内容的议题上,往往出现了民粹化的民族主义隐患。“青年世代在涉及两岸三地的问题上更加爱憎分明,但也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过于激进容易形成跟风盲从”,他说。

  王瀚以“戴立忍事件”为例,大陆青年群体在网络上全民讨伐,要求撤换倾向“台独”艺人,再发展到对赵薇以及其公司作品的抵制。“在这过程中,青年群体主导了整个过程,在与台湾青年群体、社会媒体或是经纪公司的互动中,立场不断激化,不断宣扬一些极端激进的言论”,他指出,这样的情况对破解“台独”问题并无太大助益,反而会进一步加剧两岸情绪的对立,也愈发助长台湾青年的“台独”冲动。
  “茶叶蛋”背后 形塑片面扭曲印象 

  他还注意到,很多关于台湾的信息在网络上被不断传播,青年群体发挥了其特有的创造力与活力对其进行了很多娱乐化甚至是歪曲化的改造,让这些信息更广为所知。王瀚介绍,一些台湾岛内的泛绿政治节目曾放出许多很有争议的言论,如“大陆人民吃茶叶蛋是很困难的”,“在深圳火车站中吃碗泡面会引起围观”等,这些“令人瞩目”的言论无疑的在大陆的网络上尤其是青年群体中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虽然这只是台湾一小部分政论综艺节目所制造舆论爆点,远远无法代表台湾的主流认知,但在大陆,这样的信息在网上被进一步升级发酵,在微信微博以及各种网络平台中扩散信息”,王瀚认为,借助网络的广场效应,这些不实的信息不断被转发分享,影响了无数后续的社会群体,使得他们形成了对台湾社会片面的扭曲的形象,这对现实中的两岸青年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非常大的隐患。他建议大陆青年群体应该避免发泄民粹的情绪,以一种居高临下地姿态来进行两岸交流。

  王瀚认为,冲动的政治参与、发泄式的情绪表达都只会制造感情的对立,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尤其是两岸之间的互动主题在走向疏离和对抗的当下,青年群体之间不管是交流或是争论都应该避免民粹的影响,避免用这种情绪来绑架公共部门乃至政府机构”,他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