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瀚:警惕民粹主义对两岸青年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6-11-06 00:17:11  


论坛现场(中评社 秦正阳摄)
 
  “但民粹涌动的岛内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却不在意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而是继续深陷在蓝绿对抗分裂的深渊中”,他认为,在这过程中民进党在青年世代的社会运动背后推波助澜,推动社会运动走向民粹化、非理性化,使得政府权威扫地,出现了“街头领导决策”的荒谬现象。“可以说,正是由于民进党在这些社会运动中的摇旗呐喊,使得青年群体误以为得到社会的支持,而且在当下强大的网络动员工具的作用下,许多具有相同意见或是利益相关者容易组织起来,让参与其中的青年群体感受到归属感,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自我行为的‘正义’认知”,他认为,“多数人的暴政”进一步加深了岛内弥漫的民粹化范围。

  民粹夹带“台独”色彩 造成两岸青年互动双输

  王瀚表示,台湾青年世代的民粹化运动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其有很浓厚的“台独”色彩,“数次运动都反应了这一点,这与民进党的某些诉求是不谋而合的”。他认为,源于陈水扁、李登辉时期的台湾史观教育,青年世代接受了很多“去中国化”或是“皇民史观”的内容,这些都导致了非常畸形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使得“恐中反中”和无端政治化现象在台湾变本加厉。

  “在民粹主义的大旗下,民进党推波助澜,社会媒体沆瀣一气,进一步将大陆妖魔化,各种‘亲中卖台’的谩骂弥漫社会”。王瀚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两岸青年群体的互动交流无法良性发展,“如果互动过程中有的只是互呛互骂,无疑是双输的局面。这是一种畸形的模式,结果只能将双方越推越远,离心离德”。

  他发现,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强,青年一代在两岸互动中的地位上升是大势所趋。“在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如果还是采取先前在野时期操弄民意、利用民粹的理念,绑架所谓民意来进行两岸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会加剧目前趋冷的势头”,王瀚认为,由于青年群体对公共议题的看法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最终容易被“民粹”利用,就更应该以更理性务实的态度着重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避免让街头政治与民粹化的争论消耗台湾的精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