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浙江满分高考作文引争议:语文教育应导向“好文字”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8:36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这是浙江高考一篇满分作文中的开头。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后面两位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幷引起巨大的争议。原因是,文章用词生僻,长句叠加,这种晦涩复杂的表达方式,给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读者造成的阅读障碍。

  首先,我幷不赞赏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赞成因为舆论争议就把这篇作文降分处理。一篇经过正当程序获得满分评分的作文,如果因为舆论改变评判,对于一名高考生来说,有失公平。这是讨论的前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透露,相关人员已介入上述作文评分事宜。

  跟这篇作文拿了满分本身相比,我更担心,舆论波澜被掀起后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大组长陈建新在点评中说:这篇文章“文字的老道和晦涩同在”,“展现了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平”,“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

  高考满分作文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风向标,这篇作文经过如此高度嘉奖的点评以及舆论的发酵,会给语文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感受好文字、理解好文字、幷尝试用好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什么样的文字是好文字?

  我始终认为,深入浅出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对于文字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地表达意思,不管多么深邃的思想,都不应该成为晦涩表达的理由。每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明白,真正的高手擅于把复杂的思想简练地表达,只有写作者理解透彻了,才能把一个深奥的道理掰开揉碎讲明白。那些用生僻词汇以及冗长造句堆砌的,不是故意炫技,就是一知半解。从这个角度说,我不认同“文字老道和晦涩同在”的评价。在写作中,“晦涩”没有任何值得褒奖的一面,文字表达学术化更是写作者应该着力避免的。

  就我自己的写作练习过程来说,少年时期更沉醉于辞藻与句式,后来年岁渐长,随着阅读的丰富,以及工作中不断的文字训练,我才得以更好地理解洗练文字背后的美。可以说,这篇满分作文的点评中所表扬的,正是中学生习作中易犯的通病,是应该纠偏之处。《读库》的主编张立宪在《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一文中曾指出,写作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词不达意,一是意不胜辞。后者呈现出来是“用华丽的、密集的字词传递单薄的意思”,写作者往往难以自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