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满分作文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深究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7:48


  每年高考作文都不缺话题性。话题高点往往在高考首场语文考试之后,全国卷以及各地高考作文考题陆续揭秘,引起舆论集体围观。高考作文话题的另一个高点,是语文阅卷完毕之后,满分作文会引发或大或小的舆论动静。究竟满分作文长什么样?这会大面积撩拨人们的好奇心。今年高考满分作文话题,被一位浙江考生《生活在树上》置顶了。这几天舆论分贝很高,有为之辩护的,有批评的,但以差评为多。

  这次舆论连带关注的是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专家评语。这篇奇葩满分作文,为何给到满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副教授给出这样的理据:“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

  这些评语反映的是浙江高考语文作文标准。也就是说,浙江高考语文是拿着这把尺子对所有的考生作文进行评判的。其标准所向,不仅有《生活在树上》这篇满分作文,还有同时参与竞争的数以万计的考生作文。据说,这位浙江大学陈建新副教授自2000年至今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主持制定浙江省20年的作文阅卷标准,评定每年的满分作文。可见,这把尺子不仅影响了本届考生,还影响了过往多届考生。这么一看,细思极恐。

  从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给出《生活在树上》满分,反映其作文标准存在偏差。高考作文标准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高考作文标准,就会导出什么样的作文教育。以偏差的标准去裁量高考作文,后果很严重。上有所好,下有所趋。既然高考考官喜好这种文风,就很难保证中学语文教育不为之所动。

  准确地说,高考作文是对中学作文教育的检验。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会逼出什么样的作文教育。不是说《生活在树上》这类作文不可以有,但不应作为最高标准大张旗鼓地鼓励。这种不好好说话、故弄玄虚、以堆砌花哨文字装潢的形式主义文风,不易鼓励,更不能纵容。试想,若这类作文视为范本,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推为标杆,此风一长,会在中学刮起一股形式主义文风。这会把正在知识和价值拔节期的中学生带往何方?不难想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