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
中评社北京2月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这给出了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意义、目标和路径: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循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目标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路径是需要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
人民论坛网发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文章表示,国内统一大市场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在充分竞争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分工基础上,各地区市场间、各专业市场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开放、相互协调的有机的市场体系。在这种市场体系下,商品和要素能够按照价格体系的调节,在各行业、各地区间自由地、无障碍地流通或流动,市场封锁、地方保护等现象基本消除,从而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这种价格体系既能够调节全国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关系,反过来这种供求关系也能调节价格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最可靠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新发展格局形成需要有国内统一大市场作为基本的支撑条件和机制载体。过去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全球化战略下,我们的经济增长利用的是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如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既要利用自己的市场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也要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过去我们的比较优势是要素的性价比高,现在除了新型举国体制,就是国家的超大规模市场。因此,国内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结合,成为拉动或推动重大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社会演化的主要力量。
文章提出,当前,国内统一大市场具有三项重要的功能和使命:
第一,通过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中国经济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首先,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破除要素流动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其进入效率最高的企业、地区和行业,这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民生福祉的最重要措施。其次,统一大市场建设排除了对市场分割的人为歧视因素,限制了市场垄断、行政垄断对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制约,使企业可以以效率而不是其它因素获得竞争优势,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最后,统一大市场建设既可以利用庞大市场能力支撑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又可以在分工基础上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专业化分工并提高生产率。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日趋复杂和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必将直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长期经济增长创造巨大动力和良好的市场条件。
第二,通过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我们可以依托这个市场转变经济全球化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循环”:只要打通各种人为的、制度的堵点,让市场循环起来,其他都是企业的微观自主选择。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的背景下,利用内需问题就成为能否正常循环起来的核心问题。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全球化是利用西方市场进行的客场全球化,那么当前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是一场利用自己的市场、在主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全球化,要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变为向全球提供和开放自己的市场。这种在主场进行的全球化战略,与过去的基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全球化之间有很多差异,如后者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来实现出口导向;而前者是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利用,重点是利用本国市场提供的机遇吸收全球人才和技术。再如后者只需要进行对外开放,把自己打造成出口加工制造生产平台,通过对外开放来倒逼国内改革;前者需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共同进行,而且对内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点也不亚于对外开放。因为对内开放度不足,会极大地限制国内市场转化为全球市场,从而影响战略的实现。可见,主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是形成一个强大的统一大市场,具有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这个市场才可以给全球的资源和要素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三,通过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创新型国家。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贯彻落实,将培育出中国企业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动态竞争优势。它的内涵主要有:一是高水平地引进来。引进来的主要是由庞大市场提供机遇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这些资本的特性是可移动性弱,由此导致国家间产业结构高低的不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因此主要从事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分工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可以给这些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促进其跨国移动,那么机会的提供国将聚集起巨大的创新要素,从而可以迅速拉平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的差距。二是大规模地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既是推动中国品牌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也是就地利用所在国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一方面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中国企业发展创新经济服务。总之,在国内强大市场的背景下,主场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就是要得到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