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就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作出部署。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提出了战略举措。
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经济日报发表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权衡文章表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也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匹配和相互适应。过去几年,我们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侧的质量、效率和效益,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是,任何高质量的供给最终都需要依靠有效需求来实现。显然,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内需体系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新发展格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加快高水平开放,通过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也是高水平开放的发展,特别是需要通过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需要加快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需要融入全球开放创新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以开放引领创新,以开放促进发展。第三,新发展格局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实现经济规模和体量跃升,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随着国际环境条件和国内发展阶段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强大的内需体系和国内市场,是该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纵观“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乃至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都需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扩大内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指出,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首先,要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速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产业链与供应链、上游与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等之间有机循环。实现国内大循环畅通,本身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巨大的市场优势、空间优势和发展韧性的重要体现。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消费市场空间优势明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扩大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要积极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要让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关键作用。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不是简单扩大再生产或走投资驱动增长的老路,更不是搞盲目和重复的无效投资,而是要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趋势和规律,提升投资需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精准投资、有效投资,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第四,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资源再配置,以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