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上半年中国经济既有增速平稳筑底,也有市场情绪高低起伏。一季度受信贷社融超预期高增长带动,市场情绪一度对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景高度乐观,但进入5月,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令市场情绪再度焦灼,股债汇市波动加剧。
证券时报发表记者孙璐璐评论文章表示,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是普遍共识,但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只要保持市场预期稳定和经济增速不出现过度下滑,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仍将保持稳定。短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托底经济稳健运行,长期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预期是否稳定,影响到市场主体行为,而预期平稳与否同政策定力息息相关。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与年初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半年政策基调有必要保持平稳。在此基调之下,稳就业措施有望出台,财政政策在继续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前门”力度有望加码;货币政策仍将在总量稳健的前提下实现结构性宽松,继续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定向降准、通过利率并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等措施有望出台。
市场主体正在慢慢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反覆摇摆的形势中显现出淡定心态。以汇市为例,尽管5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和贬值预期都低于去年下半年。在此基础上,市场主体涉外收支行为调整更加平稳。5月和6月银行结售汇月均逆差比2018年下半年收窄44%,说明经历了此前多轮中美经贸关系的反覆后,国内金融市场情绪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文章指出,宏观政策继续保持定力,市场主体行为趋于成熟理性,将为练好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不过,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难度,仍要有足够预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曾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吃肥肉”,进入中速平台后的高质量发展是“啃硬骨头”,增长难度非同以往。可以预见,今后带动经济增长的大多是慢变量,过程长、见效慢,这必将考验市场的耐心和决策者的战略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