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冲破“养老”思维局限是启动银发消费的前提条件
http://www.CRNTT.com   2019-05-06 08:32:15


中国有一个巨量的消费市场,市场是一个整体,包括长者市场。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迎来老龄人口进一步快速增长阶段,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40年突破4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的4.7亿左右。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摆在眼前,但从事养老的投资者、企业家、甚至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

  中国经营报发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曾红颖文章分析,未来一定有一个爆发的养老市场吗?为什么如此庞大的人群还没有形成银发消费潮呢?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人口结构变化。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是欧洲,陆续地包括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全球发展格局来看,老龄化对欧洲的相对衰落和日本的挑战都非常明显。在消费成为经济支撑的时代,为适应老龄化挑战,退休养老、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制度日益完备,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在当期和远期之间重新配置,政府预算在发展和公平保障之间重新配置,老年人消费在生活和医疗之间重新配置,这三个重新配置对生产、储蓄、投资和消费都有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养老的消费不是新增消费,是消费的重新配置,就微观来讲,一个人的消费可支付能力是固定的,要看病、要住养老院就要挤占其他的生活休闲消费。

  业内人士一般把2013年作为养老政策的分水岭,之前政府主导,以事业化发展为主,2013年之后,养老产业化进程开始发力,市场成为养老服务重要供给力量。从2013年至今,大企业、大资本对养老产业进行了战略布局,在区域市场维度出现了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但中国养老产业集中度依然非常低,排名前2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3%,对于多业态并存的养老产业走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也只有医养结合。据民政部2015年1月的公开数据,50%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9%。从供需匹配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并不乐观,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老龄事业单位1600个,2017年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其中社区和日间照料床位338.5万张。根据2017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推算,全国养老床位入住率为44.8%,其中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为50%,农村养老机构入住率为63%,社区养老设施入住率只有33%。一方面是养老床位的大量空置,这说明供给大于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一床难求”排队等养老床位的事,另外,从微观个体需求端频频出现需求和供给难以匹配的抱怨。政府也在民生和加快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上不断释放资源,加速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养老产业到底有没有市场机会?还是机会窗口没有来临?

  2018年养老产业参与者逐渐认清产业现状,以活力老人为主要客户群体,提供精神文化类产品的企业逐步在市场中销声匿迹。而以“刚性人群的刚性需求”即以半失能失智、失能失智老年群体为主要客户群体的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医养结合是刚需,80岁以上身体衰弱,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是机构养老的主要客户群体,这些都是刚需。如果冷静下来,我们要反思一下,这是养老产业的蛋糕,还是医疗产业的市场呢?全球医疗服务收入的重头来自老人,如果是算成新增养老需求,实际医疗服务的收入就会下降,或者重复计算。

  让我们困惑的是2.49亿人每天在市场上交易、交换、购买他们需要的服务,但是大部分悄无声息,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低调,让我们拿着“养老“的标签无处贴。细思极恐,我们用标签贴过2.8亿农民工,6000万留守儿童。百万失独家庭,但是人老成精,2.49亿的老人化整为零,消失在我们视野中。

  文章指出,中国有一个巨量的消费市场,市场是一个整体,包括长者市场。判断银发市场的规模要判断因为年龄特征形成的新的消费需求、增量及年龄特征引发的消费偏好调整形成的消费结构调整,如年轻时会喜欢看现场演出,年龄大了这种需求会减少。年轻人消费更注重便利快捷,年龄大了更注重健康养生。银发消费首先是结构调整,不一定产生消费增量,因为老年收入减少后消费意愿也会响应调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是收入提升形成了养老服务需求,单纯以年龄估算养老需求市场规模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消费的视角看,“老”产生逆向选择,“养”伤害产业根基,养老产业肯定做不大。

  为什么?第一,当今消费已经多次迭代,功能化、产品化消费占比很低,附加值也很低,消费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个人社会实现的一个展示窗口,或自我实现的一条路径,老年人天然敏感,他们要消费的是开心、自由、珍惜、爱,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他们可以自嘲,但也本能抵触那些非正能量的标签,所以活力老人的市场模型受到挑战就不奇怪了。活力就是不老,不老何必专门去老人区消费呢?第二,60岁的老龄标尺和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了。美国人67岁才退休,日本在研究终身工作制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均寿命69岁,现在是77岁,寿命长健康状况好,医疗保健知识普及,一批有消费能力、有保障、有时间的人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不是弱者,他们是消费者,也是建设者,如果挖掘出他们的共同幸福点,增量的产业市场才会出现。每一个幸福点都是一个大市场,市场是多元的,多样的,交织的,互动的,生态的,向人均1万美元前进,需求也在演进,满足基本功能的消费市场已经成熟或饱和,只有更贴近消费者真实消费意愿、满足消费痛点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打开市场。特别是养老服务,把老人当成弱者的同情,其实含有一种想当然的道义歧视,养老服务需从同情走向同理,才能构建新的市场基础。当然,品质低劣和高高在上的商业模式都走不通,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用心服务是必须条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