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控疫情与保“六稳”两手都要硬
http://www.CRNTT.com   2020-03-04 08:55:41


 
  首先,要坚定信心。我们要认识到,不管多严重的疫情,冲击都是短期的,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综合起来看,这次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政策措施有力得当,那么实现“六稳”目标以及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的。

  其次,要重视研究疫情防控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保障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所需的医用物资,还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类产品与服务,都离不开生产、分配、流通等物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经济的循环畅通。因此,疫情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抓十万火急的医疗卫生产品生产,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高质量供给,财政、税收、货币、产业等政策都要围绕这一重点聚焦发力,避免各自为政和政策冲突。另一方面是围绕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努力畅通城乡物流,让“流通”活起来。各种“硬核”管理很必要,但仍然要为基本物质生活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正常生产、流通创造条件。此外,对由于疫情防控无法正常开业、对就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各级政府都应拿出政策给予充分的税收、信贷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再次,要加快研究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了确保“六稳”,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切实解决企业税收负担重和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要把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作为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比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较差、公共卫生资源不足是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因此,疫情结束后,建议专项研究全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集中加大全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省与省、省与市、市与市、市与县、县与县之间能够互相策应、互为支持的高标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网络。还要看到的是,这次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如“线上经济”对“线下经济”的加速替代、“智慧城市”的加速兴起等。这些都孕育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加以政策引导,也可能变成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确保“六稳”,关键还要千方百计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积极性。要通过加快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各级地方干部和各类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