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曦指出,将美中关系做冷战类比,其带来的扭曲多于澄清,而且增加了反效果的言论和政策的危险。美中两国不会注定陷入冷战式的对立。“将民主与威权之争投射到全球政治中,不会在潜在的合作伙伴中产生共鸣”。最好的做法是与中国建立和平的、建设性的、竞争性的共存关系。美国必须致力于建立原则性框架,为竞争设立界限,为利益重叠的领域创造关注和资源的空间。
在观点交流部分,除了特宾对两国关系相对悲观,并将之归咎于中方之外,其他学者的观点有很多重迭,这让奈感到印象深刻。特宾称,与其追求“虚幻的建设性共存”,不如清醒地面对现实。白洁曦表示,不同意特宾的美中两国已经处于“除了军事冲突之外,所有领域的长期、尖锐的地缘政治竞争”的说法。她认为,两国关系还没到那一步,而且如奈所说,今天的国际环境要复杂得多,相互依存度大得多,这使得零和冲突既不可取,也不太可能发生。
金也认为,将当前美中激烈竞争定义成“冷战”的险峻状态,会对双方政策产生意涵,使得两国人民都觉得没有任何空间实现“务实的共存”,这将是令人担忧的。她指出,在未来20年里,如果美中双方能够防止军备竞赛导致拒绝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乃至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就会被视为巨大的成功。为了更有希望的近中期未来,美中双方应当开始明确地认识到,让一方屈服于另一方所有要求而“彻底失败”,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