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十大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3-25 08:39:03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在新时代,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于基本理念转换,即要从矛盾式思维转向和谐式思维, 从零和博弈转向非零和博弈,从单维度独立求解转向多维度综合求解, 从专注独特性核心能力转向打造系统性竞争优势,形成双赢、多赢、共赢、全赢的格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从“以物换钱”转向“以心换心”

  当前许多经营者将治理误认为管理,将治理滥用、泛用、错用,殊不知治理是顶层设计,管理则不然。良性的治理会带来良性的管理,因此,经营者需要从根本上做好顶层设计。过去做企业推行的是“以物换钱”模式,企业出售物品换取货币;而现在追求的则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以心换心”。产品是人品的物化,把人品物化出来就是产品,而人品就是企业的初心和良心。企业要想制造出好的产品,必须首先打造出好的人品。拥有好的人品,才能打造出好的产品,企业方能称作“德技双馨”。如有的企业早就提出,做企业的实质不是“卖”而是“买”,通过卖出产品,买回顾客对企业的忠心,此即“以心换心”。因此,做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销售产品,还要从终极层面理解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进而把包括“初心和良心”在内的工匠精神“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融入企业全过程中,做到“研发零距离,制造零缺陷,销售零库存,物流零时间,服务零抱怨”。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产品做到极致,让消费者为之动心,产生“心灵震撼”,即心与心的互动。

  从“追求所有权”转向“追求使用权”

  共享经济、共享思维对新常态下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对“共享”的理念作了诸多解释和探讨。基于这一理念,新近萌发了共享资产、共享部门、共享员工等概念。共享资产是指通过资产的共享,可以使企业由重资产经营转向轻资产经营。共享部门是指企业通过“共享”或者“众包”业务部门甚至职能部门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以职能部门为例,企业的利润不仅来自业务部门,而且更加来自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部、投资融资部、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部等都可以为企业创造收益。职能部门核心能力强大的企业可以通过为全社会共享来获取利润,而职能部门不完善甚至缺失的企业则可以通过社会众包来降低成本。共享员工是指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设置结构合理的用工制度,为企业核心业务保留全时员工,而外包业务、弹性业务、自助业务等非核心业务可以共享员工,包括发展零工经济模式,旨在通过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从“价值独创”转向“价值众创”

  过去,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单一化的,研发、制造、营销、服务都是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来加以完成的。而今我们注意到了多元化的价值创造主体,不仅是企业员工,用户、客户也参与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即把用户、客户当作“准员工”。从成本上考虑,用户、客户可以是低报酬员工、零报酬员工甚至负报酬员工,他们购买企业产品为企业创造收益,还提出了自身的需求为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除此以外,多元化的价值创造主体还包括社会创客、在线员工,零工经济也为价值创造多元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样一来,企业从过去的内部员工价值独创转向用户企业价值共创甚至企业社会价值众创,即:思想众智、资金众筹、业务众包、企业众创,这为企业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从“硬资源”转向“软资源”

  以往企业经营偏重硬资源,包括土地、设备、厂房、矿产等,而现在软资源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技术、管理、数据、企业家精神等越来越受到经营者的重视,也不止一次地证明了其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软资源和硬资源的不同特点则是这种变化的关键。比较而言,硬资源的使用是排他性的,用一次少一次,使用之后逐渐消耗进而产生损失,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而软资源的使用是共享性的,用一次多一次,在对知识、技术、数据等软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新的知识、技术、数据,软资源不减反增,尤其是数据,复制性强、无限供给且能快速迭代。因此,相较于硬资源,软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即软资源可以创造软资源。在过去偏重硬资源的经营模式中,免费与赚钱是对立的;而对于软资源,免费的共享带来的资源增值也可以创造利润,免费与赚钱是统一的。

  从“非数字化”转向“数字化”

  数字经济(广义)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的涌现,倒逼整个社会实行数字化大转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元素全面融入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形成“机在干,网在看,云在算”。未来趋势已经呈现:一是线上替代线下,字节取代实体(“去物质化”),机器替代人工,数据驱动决策,软件取代职能,虚拟空间替代物理空间,企业内部去中间化,外部市场去中介化等;二是数字经济(狭义)、智能经济、尾部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全时经济、空间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等新形态日益成长,这些都在倒逼中国企业加快领会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全新理念。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