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关注:专家共议香港品牌处境及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1-09 00:22:22


厂商会多媒体频道节目《论述纵横》讨论香港品牌处境及出路(图片来自节目截图)
  中评社香港1月9日电(记者 张心怡)近年,香港制造的输入美国产品受到打压,“香港品牌”的优势是否会被削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多媒体频道节目《论述纵横》日前邀请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香港恒生大学市场学系副教授邓子龙、本地企业Kool联合创办人江浩榗与厂商会副会长兼香港品牌发展局主席黄家和,共同探讨“香港品牌”的处境与出路。

  毕坚文认为,美国的“制裁”只是单一事件,厂商并不是一定要出口至美国,他相信事件对港商的整体影响不大。但消费者较重视食品、中药、保健品及个人卫生用品的产品来源地,所以这些行业或会受制裁措施的影响。
 
  邓子龙则认为,产地来源标签主要用来满足法律上的要求,厂商可以善用包装设计来凸显产品的香港制造、设计或香港品牌身份。他续指,不同消费群对产品来源地的关注度各有不同,例如有研究指,年轻一代对产品来源地相对不太关心,故企业应多花功夫研究目标客户群的反应,以制订应对方案。他又建议,企业可以借助香港独特的文化背景,按照目标客户的喜好,建立起品牌故事。

  江浩榗则以他的公司为例,指出其产品虽然并非在本地生产,但顾客更看重香港的设计和管理模式。

  面对环球市场的萎缩,专家们认为,中国内销市场和东盟将是香港品牌的出路。邓子龙提到,研究显示,中国人最喜欢购买由中国制造的产品,全国各地当中,他认为国内消费者对香港产品最有信心,所以香港品牌在打入国内市场绝对有优势。

  毕坚文称,BUD专项基金的适用范围已增至20个国家及地区,过去一年申请数字急升,反映企业要发展多元市场的需求殷切。但他亦提醒,每个市场的文化及需求各有不同,企业应先聚焦发展几个市场,而不是一下子开拓多个市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