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将改变对科研人员的评估标准
http://www.CRNTT.com   2020-02-26 10:51:26


1月24日,医护人员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忙碌。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2月26日电/中国教育部、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表示将改变评价数百万科研人员的方式,其中研究论文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未来职业至关重要。按照该通知,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指标,将不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相反,今年7月后生效的新评价体系,将基于创新、对(中国)社会或经济的贡献,或在西方科技主流以外有所突破等方面奖励科研人员。许多科学家认为,该通知出台,是受到中国科学界对此次疫情略显迟缓的反应的推动,这预示着中国的研发政策或将出现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有关赞成和反对该改革的激烈争论,已使许多人“彻夜难眠”。

  香港《南华早报》2月25日载文《中国科研人员在工作如何被评估方面迎来重大改变,而这或许与新冠病毒怒火不无关系》,文章说,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上世纪60年代创建的科技文献索引系统。它给予科学家一种简便工具,能更易跟踪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及被引用次数等。如今该数据库收录9000多种出版物,许多都是英文期刊且总部都在西方。

  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使用SCI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效,且过去20年来这已成为重要评判依据。无论涨薪、晋升还是职称评定,都主要取决于科研人员发表的此类论文数量,这些指标还对大学排名及其能从政府获得多少研究经费产生影响。

  如今,中国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据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与西方科学界的关系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密切。一些人担心此类压力会导致研究人员偏离科研初衷。多发表论文的动机,使一些重要发现像被挤牙膏一样发表于一系列论文中,且还出现编造有关数据的案例。很多研究人员也因此放弃独创理念。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