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7月24日电/大公报24日发表社评:改革创新求突破 发挥优势拚业绩。以下为该社评内容。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昨日在北京会见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时指出,希望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夏宝龙的讲话,是三中全会闭幕后,首次结合会议精神对香港发展提出希望,传递出重要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指引意义。唯有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唯有创新才能开创发展新格局,包括特区政府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要有识变应变求变的改革意识,以扎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关乎香港的未来,更关乎每一位香港市民的切身和长远利益。夏宝龙的讲话,从国家全局的角度,从具体方向和工作要求层面,对香港提出殷切希望。对此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国家为什么要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这四个“迫切需要”,充分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启新一轮大发展的大幕。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对把握当前香港面临的形势和规划未来工作,意义重大。
正因如此,夏宝龙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事实上,当前香港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外部形势变幻莫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对于高度向外型的经济体香港来说,意味着风险挑战的增加;内部形势总体向好,但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化解,各种利益需求相互纠缠,这意味着发展面临的阻力在加大。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香港都已到了必须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化解矛盾、以改革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必须深刻认识变化、积极应对变化、主动寻求变化,香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开创新发展格局。香港各界要在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拿出改革的魄力和勇气。未来应当聚焦两大方面:第一,从制度上破除阻力,提升香港竞争力;第二,从政策上强化力度,寻找发展突破口。
香港拥有显着的优势,如今“八大中心”建设正在全面向前推进。更重要的是,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强调:“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既是再次宣示了中央坚定支持香港的立场态度,也是对香港特区的提醒和要求。例如在金融领域,香港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要破除不合时宜的制度,更要创造更多有利的政策,吸引全世界的资金来港。其他层面同样如此,不能以“小政府、大市场”的心态应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发展不能“一本天书读到老”,看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决定》强调“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创科和大湾区发展都是决定香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涉及问题最复杂的领域,特区政府要敢于创新、敢于干前人不敢干的事,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让各类生产要素便利流通,以更积极的态度,推进相关领域的突破。同时,也要直面长期制约香港发展的各种民生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让发展红利真正惠及社会各阶层。
事实上,三中全会宏大的改革部署,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决定》共提出超过300项涉及制度改革的举措,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到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将有力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巨大的利好,更何况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优势的香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有了方向,关键是落实。绝不能出现以口号代替行动、以形式代替实干的情况,否则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机遇,都毫无意义。这也正正是夏宝龙主任所指出的,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不断擦亮香港的一张张“金字招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站在历史新起点,在三中全会的精神引领下,我们相信,特区政府一定能带领社会各界改革创新,稳健扎实推进各项举措,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突破,大步朝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