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公报:重视市民看病难 不拘一格引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21-05-19 12:41:43


  中评社香港5月19日电/大公报19日社评说,行政会议通过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本月底刊登宪报,下月初将法案提交立法会,为解决“医生荒”这个老大难问题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社评说,香港人口老化加速,对医疗的需求急剧上升,导致前线医生短缺的问题不断恶化。统计数据显示,本港平均每千人只有2名医生,相对英国每千人3名医生、澳洲每千人3.8名医生有相当大的距离,政府评估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医生缺口近2千人。其实,上述数据不足以反映香港公共医疗的严峻现实,公立医院以不足全港一半医生数量,承担了8至9成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上的“贫富悬殊”十分明显。基层人士到公院看诊的轮候时间愈拖愈长,专科门诊轮候数年更是常态,早已成为民怨的源头之一。

  解决方法无非两个,一是扩大培养本地医科生,二是引入外援。对于前者,特区政府作出不少努力,港大及中大两所医学院的收生规模已由08至09年度的250人,扩大到现在的530人,已达到极限,但仍然追不上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十年前开始有限度引入海外医生,可惜效果不彰,最终成功在港注册执业的不超过50人,对香港的庞大医生缺口可谓杯水车薪。

  社评说,世界各地都通过引入海外医生以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新加坡及澳洲的海外医生占整体三成以上,值得香港借鉴。对香港而言,引入外援的最大争议在于是否需要执业考试。医界坚持为保障质素,海外医生必须通过本地考试门槛才能执业,但不少人认为考试是“排外”的藉口,只要是在具质素的医科大学毕业,就可以免试来港执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会为此陷入分裂。

  但现实不等人,香港不能无了期争议下去,特区政府今次对引入海外医生设立四项要求,包括必须是本港永久居民、在本港认可的海外医学院毕业、在公立医院必须工作五年及通过职业评估,可以说参考了各方意见,能满足既要引入外援又可保障其质素的要求。

  舆论普遍欢迎有关措施,但对效果如何却见仁见智。有病人组织担心门槛太高,尤其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一项,限制了其他有意来港服务的人士。医界也不太看好有关政策的吸引力,理由是本港公立医院工作压力大,若最终有100人来港服务“已经很幸福”。的确,有多少海外医生符合要求又愿意来港服务,目前尚属未知数,但所谓万事开头难,特区政府终于愿意踏出第一步,值得肯定,希望还能够走出第二步、第三步。如果定期评估措施成效,再根据香港实际需求作出调整,解决“看病难”也就有了希望。

  社评说,随着香港国安法落实,行政立法关系大为改善,社会重新聚焦改善民生的问题,引入海外医生救急堪称特区政府“第一击”,社会期待重大民生举措陆续有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