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认同、历史真相与历史诠释
http://www.CRNTT.com   2019-07-27 00:11:53


 
  五、台湾目前主流历史叙事脉络中的分歧

  台湾目前主流历史叙事的基本脉络大致如上,但是其中也有分歧。这分歧主要是在面对日本殖民台湾这段历史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日本曾经如西方的帝国主义一般,殖民台湾,这乃是一个完全无可辩驳、也无可忽视的历史事实,作为殖民者,他也确曾以残暴的手段镇压过台湾的反抗行动,这也同样是无可否认的事情,但是该如何在历史叙事中述说这一段史实,也确实形成了台湾目前主流历史叙事中,有着最大不同看法的领域。

  这个分歧点,有两派看法,一是认为日本才真正是台湾历史的新起点。如果说日本殖民台湾,乃是一种罪恶,那么这派人会认为对台湾而言,这也是一种必要之恶,否则台湾就没有脱离母体,也就是没有脱离落后的、不文明、不现代的中国的机会,台湾也就没有现代的新生。所以虽然日本曾经给台湾带来痛苦,但是那种痛苦乃是斩断过往的必要之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认为明治维新才是台湾之父,明治维新通过日本的殖民,转移给了台湾,从此,台湾在日本的协助之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一条中国这一母体所无法给出的东西。抗战胜利,台湾重回中国,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历史把台湾又拖回落后的文明,但这是他们不想要的,他们宁可选择认同日本,认同日本为台湾所带来的现代文明,也不愿意再回到旧的认同里面。

  这样一种观点在独派的人士当中,其实是相当普遍的。正是这样一种观点影响下,使得他们会选择性地忽视、原谅日本殖民对台湾的剥削、伤害,甚至完全不愿意提起。你说八田与一是军国主义分子,他修筑嘉南大圳是为了替日本侵略中国而服务,但他们就是要去纪念他,他们宁可选择性地忘记嘉南大圳其实只是把清朝祖先们修筑的水圳串连起来,他们不去感恩先人,也要感恩八田与一,这是什么心理?其实理解了上述观点,就大致可以瞭解。这不是简单一句“认贼作父”可以概括的,当认同跑掉了,这种怪事也就出现了。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有了蔡英文上任后,新的历史课纲的出现。仔细瞭解一下,新课纲的以“东亚史”替代中国史,事实上正是这样一派观点的清楚呈现。在这个课纲研修完成、所举行的公听会中,这个课纲的研修者就公开承认,在他看来,日本的明治维新乃是台湾历史的起点,这就是台湾现在的历史课纲会变成这个模样的最根本思维。从陈水扁的九五课纲,到九八课纲,其中对日本殖民的美化,其脉络都是源自于此,我这样的说明,应该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其来龙去脉了吧!这几年坊间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说日本战败,留下了许多日本人假冒为台湾人,他们没有撤回日本,正是这些人的后代把台湾搞成了这样。其实这传言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这传言之所以会发酵,就是因为大家无法理解这些独派人士何以会“媚日”到这样的程度,但若理解上述的逻辑,就应该可以理解这些“台湾民族”何以会那么死心塌地地媚日之原因了。

  但在同一个历史叙事脉络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日本采取着这样的看法。在台湾目前广义的倾独人士中,还是有人认为从所谓台湾主体性的角度,日本的殖民行为毕竟是对台湾主体性的侵犯,不应该认为日本因为殖民而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就不去追究日本殖民带来的罪恶,殖民就是殖民,日本的压迫与剥削台湾都是事实,历史必须忠实记载这个事实,台湾才能真正从殖民中走出来,展现自己的主体性。持这样主张的比较知名的人士,比如清大教授彭明辉就是例子。他一方面批判国府的殖民,另一方面也批判日本的殖民。这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后殖民社会来说,比较持去殖民观点的人所持的立场,他们对殖民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这并不表示因为批判日本的殖民,就放弃了他们对“新台湾人观”的认同。

  整体来说,这两派观点里,前者的数量是远大过后者的,广义的绿营人士多数持接近前一派的看法,而且通常越独的人,越会认同前一派的观点。你也许可以说台湾在去殖民的工作上,成绩实在不理想,可是他们却会认为为了能够赶快摆脱国府的殖民,这是不得不采取的观点。换言之,到这里已经不是个辩论的问题了,这就是一种为了早点甩掉中国认同的心理。这些年来,所谓的国府殖民台湾,已经渐渐变化成了“中国殖民台湾”这样一种直接将台湾与中国对立起来的观点,所谓的两岸对立,在这样的心理中已经变质为反抗殖民的敌我对立,这就是目前台湾反中氛围在意识层面的真实样态。而目前在历史课纲与历史教科书中所呈现的,也就是这样一种内在的思维。

  也许还可以补充的是,持这样看法的人还会说,目前的课纲他们已经做了政治妥协,比如说李登辉与杜正胜一定就会说,他们当年还是给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一定的地位。这是基于两岸政治的现实使然,如果真要按照他们的真实想法,中国史根本就应该被驱逐出台湾的历史叙事的。从这角度说,蔡英文上台后的新历史课纲,以东亚史取代中国史的做法,也只是更靠近他们真实想法的一步而已,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奉日本为祖的想法,而是为台湾这一个独立的新兴民族找到历史叙事之起点的想法。对这样的想法,读者如何评价是一回事,我只是尽可能客观呈现他们的这套思维逻辑而已。

  六、结语:这是一场认同战争而不是历史真相的战争

  以上我的分析,说起来乃是凭藉着一种冷酷的理性来进行的。我的结论在前文中已经反覆强调,目前在台湾掀起的这场历史论争,本质上就只是一场认同的战争,如果说基于这场认同战争的需要,而必须刻意去忽视某些史实,甚至是扭曲某些历史的脉络,也是基于他们战略上的需要所进行的战术选择,所以当你试图以对历史真相的争论,来试图拨乱反正,其实你并没有碰到问题的本质,所以你的论辩终究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就台湾目前存在的两种相竞争的历史叙事而言,它们基本上有个特征,就是它们乃是“不可共量”的,这两种叙事共用了所有史料,但基本上是两条平行线,原因就在它们叙事背后的认同是不一样的。最诡异的名词就是“台湾人”这个词汇,在这两个叙事脉络里,同一个词的概念内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叙事脉络就没有了沟通的管道。它不像两蒋时期的叙事脉络与大陆的历史叙事脉络,表面上看这两种叙事脉络也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的认同基础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叙事,彼此还是可以商量的,但台湾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清楚差别。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李登辉之后的国民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了。当李登辉与陈水扁发动历史课纲大战时,整个国民党的态度是暧昧的。国民党对课纲大战背后所涉及的历史叙事脉络的改变,似乎从来没有任何研究与评估,以至于形同为这样一种新的历史叙事做下了政治背书。表面上说,国民党总说这是为了选举政治选票上考量的必要妥协,但实质上这样的历史叙事已经整个摧毁了国民党党格的意识形态基础。如果说国民党当初的创党,乃是为了谋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那么它背后当然必须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作为基础,可是现在由李登辉与陈水扁发起的新历史叙事,却是以台湾作为一个新兴民族为其认同基础的,这里有可以妥协的空间吗?在这个地方妥协了,它还是原来的国民党吗?更进一步说,当这个认同基础都被改变掉了后,你还要如何定义“中华民国”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民党这么些年来在国家论述的层面上左支右绌的根本原因,当你想在根本无法相容的两种历史论述中找寻栖身之道,这根本就是缘木求鱼的事情。现在国民党掉在所谓的“一中各表”的泥坑里爬不出来,郭台铭干脆将一中各表等同到两个中国,这其实都是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认同的表现啊!我说通过台湾这场历史论述的竞争,凸显的是一场认同之战,这又岂是可以模糊以对的呢?

  然则如果说这乃是一场认同之战,它无法通过厘清历史真相的方式,靠对所谓历史证据的论辩来解决,那又该如何解决呢?的确,当问题已经上升到认同战争这个层次时,就不会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了。认同问题的特质,它是感情性的,不是知识性的,说理、威吓、怀柔,软的硬的手段都未必有效。就台湾目前的认同状况来说,尽管还没到整体断裂的地步,但其走向之不容乐观,大概是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的事实,这一趋势还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如目前大陆采取的惠台政策来拉回,恐怕多数人也会持怀疑的态度。毕竟,造成两岸如今这种认同断裂现象的原因非只一端,因此要消除掉它,也不太可能有简单与廉价的答案。有人说哪天两岸无论以任何方式统一了,这问题也就自然解决,或者不足为虑了,如果拉长时间跨距来看,统一后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情形也许的确如此,但在统一后的二三十年间,因为这个认同的断裂,将会带来多少麻烦呢?国家民族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对本文而言,我无法跨越太远,去处理该如何解决认同断裂的问题,我只是意在指出,在讨论台湾目前因为历史教育而扯出的历史叙事问题时,不要搞错了论域,因为搞错了论域,就很可能白费力气,也达不到任何效果。看着台湾在历史叙事中所暴露的认同渐行渐远的事实,而且随着这样的历史教育继续推动,将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是该回到问题的核心,好好思考真正有用的解决之道了!明年台湾又将面临另一次大选的考验,如果蓝营又有幸可以夺回政权,则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这大家的范围,我们都该能理解的)该有什么样的积极做法呢?也许现在就该是我们下决心的时刻了!现在蓝营的选情也只是审慎乐观而已,但无论如何,只要错过了这次的良机,也许整体的趋势就会积重难返,再也没有和平解决之道了!然则我们又岂能再悠忽以对呢?!

  作者简介:谢大宁,台湾佛光大学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访问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台湾的中华民族认同与记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A159]。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7月号,总第259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