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新华社发) |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 近半年以来,美国物价飞涨,民众叫苦不迭,抑制通胀已成为拜登总统最头疼的问题。在今年两次加息都事与愿违之后,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困兽犹斗”,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至1.75%区间,创下了自1994年11月以来单次加息的最高纪录。如此激进的加息幅度,令国际社会忧心忡忡,唯恐美国又开始了对于全世界的新一轮“韭菜收割”。
长期以来,美联储将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的CPI指数控制在2%的政策目标以下。根据经济规律,CPI涨幅达到3%即被视为通货膨胀警戒线,3%-5%之间是温和型通胀,而CPI一旦超出5%,则预示着通胀已经趋于恶化。进入2021年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CPI增速开始失控,逐月升高。
而令人诟病的是,此前,美联储一再淡化通胀风险,曾经多次表示,疫情之下经济复苏带来的通胀升高只是短期现象,当美国经济全面复苏,通胀将随之缓和。然而,从去年秋季到今年第一季度,通胀并未像拜登政府和美联储预期的那样显着回落。在被连创纪录的通胀数据反覆打脸之后,美联储不得不承认,继续用“暂时性”这个词概括通胀情势已是自欺欺人。
今年3月17日,美联储终于亡羊补牢,开启加息序幕,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这是2018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被视为零利率政策已正式告终。但由于物价升幅未受遏制,美联储不得不在5月4日加息50个基点,创下2000年5月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加息动作越来越猛烈,将美联储对于严峻通胀形势的忧虑暴露无遗。
然而,美国劳工部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物价延续超预期上行态势,CPI涨幅惊人,达到8.6%,继3月以来再创40年内新高。这一数据如同震撼弹,给市场带来极大震动。
其实,通胀不断飙高,美国当局货币政策失当难辞其咎。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遭遇断崖式下跌,衰退程度甚至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多轮上万亿美元的纾困或振兴方案。
可以看到,美联储基本上达到了救市目的,美国经济在西方世界里一枝独秀,但“大水漫灌”的纾困方式,尤其是无上限的货币发行,既导致流通领域货币过多,又拔高了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企业生产复苏跟不上消费回暖的步伐,有效供给不足,造成供需严重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