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坚持系统观念 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1-15 08:51:59


 
  3.将系统观念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文章表示,《建议》指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把握系统观念,不只是要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使系统发挥最大效能、实现目标最优。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加强整体谋划、立足集体利益、谋求全面发展,发挥系统作为整体的功能优势,形成要素间协同配合的内部关系,构建协同发力的组织结构,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坚持整体性,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整体性是系统观念的核心观点,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全局性、全面性。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广泛汇聚发展共识、凝聚多元主体合力,聚合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在整体推进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实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坚持协同性,实现分类指导与要素联动相统一。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协同性是系统观念的关键特性,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协调性、关联性。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必须树立协同意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发挥中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补齐创新发展、农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强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弱项,实现坚持分类指导与要素联动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分类指导,注重把握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工作的速度、力度与节奏,促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局面的形成。

  坚持平衡性,实现科学发展与全局安全相统一。平衡性是系统观念的基础环节,体现科学发展原则,凸显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均等性、融洽性。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必须树立平衡意识,处理好发展和安全、改革与稳定、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发展与全局安全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病、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举措,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

  坚持开放性,实现立足国内与全面开放相统一。开放性是系统观念的鲜明特征,体现开放发展理念,凸显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包容性、国际性。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立足国内与全面开放相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提升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在满足国内有效需求的同时,坚持全球视野,推动创新驱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供给,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中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