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华网:护航执政监督在野 变色的“第四权”
http://www.CRNTT.com   2020-08-18 09:10:27


 
  蔡政府媒体的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行政指导与管控:
  透过通传会(NCC)对电视、网路等媒体的行政指导、管控,如对亲蓝电视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人事更迭,提出各种附带条件要求遵守,甚至既不发文准驳,也不表示态度,将人事异动径行搁置,直到该电视自我调整,让当局满意。

二、花公家钱买媒体:
  根据国民党的统计,蔡政府2016年5月20日至2020年6月期间,提供了媒体约新台币113亿元的标案,在特定评委的安排下,频频得标的多半是亲绿媒体,对营运日趋艰困的台湾媒体,产生了“谁挺绿,就挺谁”的示范、引导效应。

三、以预算培植网军:
  蔡政府在掌握传统媒体之同时,也积极发展网军,两者相互呼应,攻防搭配,形成一个严密的文宣网络。其中,“农委会”以新台币1450万元预算执行“加强农业讯息因应对策计划”,使得网路上以1450作为绿营以预算培植网军的称呼。

四、用外围制媒体:
  为了驯化媒体,民进党不光是用行政、预算,也有外围团体监督媒体,形成了另一种微妙作用。除了对绿营友善的台湾媒体观察基金会之外,也出现了台湾事实查核中心,藉着所谓的打假新闻,既可替绿营即时澄清,又能牵制媒体报道。

五、推动大内外文宣:
  蔡政府不光是掌控媒体搞大内宣,也规划在公视成立国际影音平台,准备投入新台币10亿元乃至58亿元,以多种外语报道蔡政府作为。尽管公视董事会通过本案,但因争议太大,且有法律问题,“文化部”只好喊停,但扬言政策方向不变。

  蔡政府以行政权力、公家资源、网军呼应、外围牵制、内外文宣等手法,改变了台湾媒体市场的结构与功能,也导致新闻报道出现了“绿爱台、蓝卖台”的反差现象。无怪乎,媒体都在找在野的国民党麻烦,却少见监督执政的民进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