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大会,多位议员就香港教育议题发言(中评社 卢哲摄) |
蔡若莲表示,据教资会瞭解,本学年修读教资会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已增至超过17000人,相当于本地学额约百分之二十三。政府乐见各资助大学利用放宽上限,招收更多非本地学生来港升学。
而在二○二三/二四学年,在香港修读全日制经本地评审公帑资助及自资专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共约64200人。其中,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约有23100名非本地学生,当中约14800人修读学士学位课程,他们来自超过一百个国家或地区,修读超过200项不同课程,占该课程程度本地学额的百分之十九点九。其中约百分之七十三来自内地、澳门及台湾。
蔡若莲表示,行政长官于二○二四年《施政报告》宣布在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包括争取举办国际教育年会及展览,推动本港专上院校提升与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奬学金及其他诱因,吸引更多境外尤其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各大学都积极响应。加上百分之四十的非本地生限额是上限而并非指标,在扩大专上教育的规模过程中,要容许大学有空间及弹性,因应本身条件厘订具体目标及步伐,循序渐进,以确保教学质素及配套完善,推动专上教育“扩容提质”,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蔡若莲还提到,在院校自主原则下,大学可因应本身情况,自行厘订合适的非本地生学费水平,确保至少收回所有额外直接成本。而扩大非本地学生限额,旨在巩固高等高度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优势,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提升大学的科研及教学实力,扩大香港人才储备,助力香港经济发展。增加学费收益并非政策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