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4日电/网评:完善“低资”好开始 劳动价值待彰显
来源:大公报 作者:黄 国
优化法定最低工资检讨机制正式拍板,政府吸纳了劳工界的意见建议,引入方程式实行“一年一检”、“可加不减”,避免令工资调整滞后,同时保障低薪雇员在通缩时期不会被削减收入。引入方程式令未来工资检讨有据可依,有助各方加速达成共识,对此表示支持。
方程式由通胀与“共享经济繁荣”因素共同组成低资加幅,方向正确,但乘以20%的方程式过于保守,较工联会研究所得一般雇员乘以30%或以上为低,未能让基层工友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早前亦提到,如果从2011年实施低资开始便使用方程式,到2023年亦只是41.8元,并非理想水平,与生活工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完善机制发挥“兜底”功能
另一点是新机制建基于40元水平,基数过低,无法立竿见影改善基层工友的生活。最低工资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低资由2011年28元加至2023年40元,升幅为42.9%,但同期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44.7%,证明过去十多年,最低工资的加幅连抵销通胀都做不到,基层劳工的购买力完全没有改善。如今即使引入方程式并改成“一年一检”,亦难以弥补旧机制的缺失。
最低工资要“兜底”避免工资过低、促进基层劳工收入合理增长,还应发挥肯定“劳动价值”的功能。两大两小四人家庭,如果两人从事领取低资的工作,每人月入八千多元,家庭入息不足1.7万元,但若领取综援,连同租金、学费和膳食津贴等,金额可能还高出一成,比较之下,更令劳动价值不彰。劳福局常常强调,“在职家庭津贴”可纾缓基层在职家庭的负担,鼓励持续工作、自力更生,但从政策角度看,用以“兜底”的工资保障制度要透过另一项福利政策去补充,足见并不完善。
有赖政府努力,各界求同存异,完善低资已踏出重要一步。孙玉菡表明,“方程式唔系千秋万世”,新检讨机制实施5至10年后会作检讨。根据《2023年收入及工时按年统计调查报告》,逾62万打工仔女每小时工资仍少于55元生活工资标准,占整体288万雇员的五分之一,反映劳动付出与收入不相称,半斤得不到八両,是造成在职贫穷的根本原因。展望未来,期望低资机制继续完善,向生活工资水平改进,真正独立发挥“兜底”功能。
其实,除了最低工资这条法定底线,政府大可透过提升外判工的收入,为社会作榜样。政府过去两年批出的外判合约,超过三成工友的时薪仍在49.9元或以下,不能保障他们与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尽快全面告别“4字头”,让所有政府外判工得享合理收入,获得长期聘用,将可引领社会“尊重劳动”,令弱势劳工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