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
报告就提升在港就读意愿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四项建议。建议一,与国家教育部紧密合作,争取内地与香港高级文凭资历互认。院校专家指出,缺资历互认是吸引及录取学生的一大壁垒;如能达成互认协议,将让内地的专科毕业生得以在港进一步深造,反之亦然,更能包括职业及专业路径在内。由于内地专科及香港副学位的修业年期不一,两地广泛互认在执行层面上存有困难;政府可以考虑从具有迫切人力需求的高级文凭入手,逐步建立两地互认课程清单。
建议二,提高教资会资助大学和自资院校的非本地收生上限。教资会大学的受访者对研究团队指出,目前20%的非本地学生上限是其课程扩张的重要制约;因此,报告建议将学位及副学位的非本地学生上限调升至50%;自资院校就内地、澳门及台湾学生的上限可从目前10-20%上调至30%,两者均确保维持本地学位供应不变。后者乃内地及香港当局的共识,故调整过程中需要与内地教育部紧密沟通。报告估算,以上调整将让副学位及学位的非本地学生比例从目前约10%提升至23%。
目前而言,其他程度的资历,包括中学及应用教育文凭均未有明确机制录取海外学生,亦少有相关宣传。为了在不同修业程度系统性吸引及挽留非本地人才,政府应该考虑建立相关机制,包括录取限额以及能够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学费水平。
建议三:充分利用北部都会区强化商校合作。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大学产学研基地,聚集高等院校及产业,以及针对辅助专业的综合培训基地。政府数字显示,未来的产业发展将带来高达241000名辅助专业人员的短缺,而要舒缓技能上的落差,上述措施至关重要。
建议四:深化香港高等院校和大湾区分校之间的协作。如果能充分利用大湾区分校的优势,一来能提升两个地区的学生的产业及文化视野,而来可以倍增收生乃至毕业后能留港工作的人才库。政府可推动设立更多双学位课程,让学生修业年期内可以在两地院校进修,并在毕业后同时获取两所院校的学位;同时,政府亦参照香港大学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之间的安排,建立教师的两地联合聘任安排(包括税务安排)。
在支持留学生在港生活的相关措施方面,报告提出,留学生在港面对多种挑战,包括宿舍供应有限(而校外住宿成本高),以及与学费乃至毕业后事业发展相关的困难。报告提出五项针对性措施以增加香港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