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记者 卢哲)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19日在立法会回复议员提问时表示,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共有848所香港公营、直资(直接资助计划)及特殊学校与内地学校结为2349对姊妹学校,当中分别有296所、229所及323所本地学校有一所、两所及三所或以上的内地姊妹学校。参与计划的香港公帑资助学校自《施政报告》发表以来已增加约70所。
在19日的立法会会议上,陈振英议员就姊妹学校计划提问。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答覆表示,姊妹学校计划自二○○四年开展至今,已经成为两地学校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一直以来,姊妹学校计划深得学界以至社会人士的认同,学校普遍认为计划能有效促进两地学校发展与文化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扩阔学生视野,以及提升国民身分认同。
蔡若莲表示,为扩大姊妹学校的网络,行政长官于二○二二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宣布,教育局会在二○二三年年底前,在当时有约780所香港公帑资助学校与内地学校缔结超过2100对姊妹学校的基础上,增加10%的学校参与姊妹学校计划至共约860所。过去半年,教育局努力争取实现上述目标,截至二○二三年三月,共有848所香港公营、直资(直接资助计划)及特殊学校与内地学校结为2 349对姊妹学校,当中分别有296所、229所及323所本地学校有一所、两所及三所或以上的内地姊妹学校。参与计划的香港公帑资助学校自《施政报告》发表以来已增加约70所。
为使学校能更长远地筹划姊妹学校活动,教育局自二○一八/一九学年起,为与内地学校缔结成姊妹学校的本地公营及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包括特殊学校,提供经常津贴,二○二二/二三学年的姊妹学校计划津贴额为每所学校约16万元。在与内地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的848所学校中,共有820所学校申请有关津贴举办活动。学校可按其校本发展需要灵活运用有关津贴,以筹办不同特色的交流活动,例如学校探访、学生活动、讲座、教学示范、评课、视像交流、经验分享以至友谊比赛等。就个别学校的活动具体内容及详情,由于各校活动形式与内容广泛多元,而且各具校本特色,在校本管理的原则与精神下,学校只须将每学年的姊妹学校交流计划书及报告书提交予法团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审批,确保交流活动能以学生需要为本及津贴运用得宜,而无须向教育局提交所有交流详情。
除了为学校提供姊妹学校计划津贴以外,教育局亦会协助本地学校与内地学校缔结成为姊妹学校及提供专业支援,包括协调缔结安排、举办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分享会、制作小册子,以搜集和推广良好经验,推动姊妹学校计划不断向前。局方亦会委托服务承办商,就交流活动安排为学校提供意见和支援,以推动两地学校作多角度及更深层的专业探讨和多元协作,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以及加强师生对内地的认识和瞭解。
蔡若莲说,多年来,姊妹学校计划一直循稳健正面的方向发展。尽管过去疫情与出入境限制对姊妹学校间的交流造成一定影响,惟却无损两地学校之间的交流热情。在疫情期间不少姊妹学校纷纷灵活开展“云交流”,并持续进行了形形色色的活动,例如在线上交换学校管理经验、课堂教学心得和共同备课等,学生亦有不少线上交流活动机会,包括两地姊妹学校共同进行网课、分享校园生活点滴、文集书信交流、线上辩论比赛与学生论坛等。“我们认为无论在参与计划的本地学校数目,以至两地缔结为姊妹学校的数目上皆每年递增;加上学界的专业推动与分享,使姊妹学校的交流活动能循更多元化与更贴近学校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并且推而广之,其发展符合教育局预期。”
据悉,随着疫情退却及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姊妹学校正重启实地互访,同时亦继续线上交流模式作双轨发展,进一步加强姊妹学校互联互动并深化成效。蔡若莲表示,展望将来,教育局会继续积极回应国家对教育的期许,愿景是将姊妹学校计划发展成为一个由学校主导而又洋溢两地情谊的宽广交流平台,让两地学校优势互补,携手提升教育素质。局方亦会与内地部门继续紧密合作,协调及筹办更多形形色色的交流活动,如“粤港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大湾区姊妹学校夏令学习营”等。冀望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大力推广姊妹学校计划,让更多本港学校参与其中,推动姊妹学校计划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