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3月1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对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民建联昨日发布“香港中医药发展政策”倡议书,指出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担任重要角色,加上港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有增无减,故提出17项针对中医药发展的建议,包括确立中医药服务的愿景及定位,发展全面中医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确保不会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中医医疗照顾。
民建联并建议将“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升格为“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局”,扩大职能,以协助中医中药产业多元发展等。
港人近年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持续上升,政府上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向中医药发展基金注资5亿元,全方位助力本地中医药发展,并推动中医在本港基层医疗体系内,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民建联就香港中医药发展提出17项建议,冀透过完善中医服务发展政策、全面发展公营中医服务、促进中医与其他医疗专业有效衔接等,推动本港中医服务发展,纾缓整体医疗系统压力。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陈永光指出,本港现有逾万名中医,人手充足,但只有约450名中医在公营医疗系统提供中医基层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市民需要。他认为,政府应该扩大公营中医门诊服务,包括分流部分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服务需求,相信有助于纾缓公营医疗体系人手不足的问题。
倡医管局大会加入中医代表
陈永光表示,医院管理局大会现时并没有中医药界代表,难以吸纳业界声音,对推动公营中医服务发展造成障碍。他促请当局安排至少一名有中医药背景的人士加入大会,提供意见,有关人选应具备良好学历、临床经验及中医教学知识,而本港现有不少符合条件的人才。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恒镔指出,现时中医药处负责官员职级有限,难以制订和推动政策,建议将其升格为“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局”,成为独立的部门,推动中医药政策决策。
民建联卫生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梁熙关注,本港未来如何发展公营中医服务,建议政府调整医管局三方协作“中医诊所”的服务收费及资助配额。他并称,全港十八区各只有一间公营运作的“中医诊所”,建议政府增设直接营运的公营中医诊所,并逐步在公立医院设立中医部,以配合公营中医住院服务发展。
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副会长林蓓茵希望,政府资助推行中医公私营协作服务,即专为中医治疗而设立的医疗券,建议首先针对香港常见疾病及中医的优势病种提供资助,例如感冒、痛症、中风后遗症,帮助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纾缓和控制慢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