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两岸关系严峻复杂。在此大背景下,香港、台湾、上海学者在这里研讨“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就“客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紧密关系”“港台客家文化的根脉与传承”等议题进行坦诚交流,建言献策。而且,会后将举行“香港大埔、台湾大埔、梅州大埔”即三地大埔客属青年“寻根”首发礼剪彩仪式,的确意义非凡。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两岸客家人凝聚着美好的“共同记忆”,未来更应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历史责任。这也是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次活动,深受启发。我认为粤、港、澳、台客家在两岸融合中,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两岸融合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大湾区跨越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九个城市,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8617万多,是大陆“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也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和出海黄金航道。港澳一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桥梁”,广东则是台商最早投资大陆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台全力对接融合,可为建设国家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香港可扮演金融、法律、人才等功能性重要角色。港台关系,渊源流长,制度相同,具有“融合发展”的先条件。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又有完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各类营运管理人才。加上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台湾有着天然的“相融性”和“互补性”,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建立服务于“两岸融合”的粤港澳台专门机构与机制。贯彻中共20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大有“文章”可做。建议在“大湾区”建立新平台,吸引更多台青到“大湾区”学习、工作、创业,促进粤、港、澳、台“四地”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客堂”第12讲)于11月4日上午在香港恒生大学举办,主办单位为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协办单位有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香港新界大埔乡事委员会、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