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月22日记者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00:19:48


 
 
  所以暂时的想法——我只能说是暂时的想法,因为曾局长仍在细化方案,我们都听取内地专家对我们这套“全民强制检测”有何意见——暂时不是配以一个完全禁止外出的“禁足”;其实亦不现实,因为我相信单单要外出做检疫的工作人员,每日数以10万计,这些人也要外出,要不然谁来进行这么多有关检疫的工作呢?但详细安排,我相信曾局长在完善方案后会向大家交代,因为须参与这个检测的是全港市民。谢谢。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刚才特首提到内地或本港的一些商家都捐了不同物资,有钱亦有药。其实到目前为止,政府收到多少这些可动员资源?之后如何分配?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市民手上使用?跟内地专家的对接工作方面,刚刚听到可能需要一批内地专家或检测人员来港帮助,有否预计大概涉及多少人员?何时可以到港?而另外一些社区隔离设施或临时医院,因为会涉及多个单位,亦需要一些人员协助,有否预计要多少人手才足够?另外,全民检测方面,因为现时没有“禁足令”配合,刚才都提到可能会有一些风险,但觉得“禁足令”可能不是一个现实的做法,其实中央有否建议过特区政府“封城”?政府有否考虑过这个方案?是否觉得不适合?另外提到全民检测时,私营企业员工可能也要上班。员工不能上班时,其实会否视为无薪假或病假?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稍后会否交代?谢谢。
 
  行政长官:正如你所说,是稍后交代,很多细化问题也是稍后请曾国卫局长交代,我尽量按着我刚才所说的作一些回应。
 
  第一,我刚才提到商界一呼百应,亦提出了很多参与抗疫的工作。基本上,我们不接收捐款,亦不接收物资,我们只是配套、配对。最好商界无论是捐物资或捐金钱,可以自行寻找非政府机构、慈善团体或自己的义工去做这些工作,因为我们已经有如此多工作要做,如果还要管理捐助和派发的事宜,这真的不是优先要做。我很感激商界做这些事,但请他们多走一步,自行考虑究竟他想捐一千万元去做什么,譬如想买快速抗原测试就去买,现时市场并不缺乏;购入后想派发给弱势社群,就去找非政府机构协助派发,所以我们对于商界的捐赠是这个立场,但如果他真的想我们协助配对,我们都愿意,特首办主任陈国基先生负责统筹配对事宜,不过最好还是不用做这么多配对。
 
  第二,现时已有两批内地专家来港,一批是公共卫生专家,我们昨天已经公布他们很愿意多留几天,帮助卫生防护中心分析疫情的变化趋势,因为他们实在是很富经验、是国家级专家,所以我亦会争取在这星期跟他们见面,了解他们如何看待香港疫情;第二批迟几天抵港的是医治专家,他们主要视察的是医管局设施,看看现时治疗方面情况。我留意到其中一位专家给了一些意见,其中有一件事很好——我留意到刚才医管局的刘医生亦有按照专家意见——专家建议每天的记者招待会应该多说一点关于重症或死亡个案的性质为何,不要只说一个数字,因为市民会害怕,亦不应只说年龄的range,如由十多岁到九十多岁,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多少岁,为何不能说清楚?今天就能说清楚多点,即是有一个很年轻,四、五十岁的,医管局说其实这个人由院舍入院,是卧床、有病,于是市民就不会太担心,以为很容易患上重症。你想像一下,现在有如此多个案,如果是重症,一定已经召唤了救护车送院,但刚才我给予大家的数字,今天在医院,无论严重或危殆的个案,是49宗——在数以万计的感染者中,占49宗。这位治疗专家说,除了懂得医治别人,也要懂得告诉市民,究竟现正在医治什么病人,或有什么病人医治不了。这些意见非常好,我们一定会尽量汲取专家在内地如此丰富的经验以管理好这场疫情。第三类未必是专家层次,是采样员,即可能受过一些医护训练去做采样员,因为我们真的不够采样员去做这么多事。第四类是实验室技术员,或香港称为医疗化验所人员。不同专业技术的人,只要香港提出,中央都很愿意配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