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流失文物的“回家路”
http://www.CRNTT.com   2019-12-14 17:22:06


 
  迄今为止,中国已先后与秘鲁、意大利、印度、菲律宾、希腊、美国、土耳其、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瑞士等22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政府间双边协定。

  前不久,“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出的许多文物,就是我国政府基于双边协定或者直接根据“1970年公约”,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追索回来的。

  相关道德准则推动文物返还国际争端的解决

  20世纪初,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宝藏龙门石窟遭到严重破坏与盗凿,无数精美造像流失海外。古阳洞、莲花洞、火顶洞、万佛洞、看经寺等遭到的破坏尤为严重。其中,看经寺浮雕罗汉像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后,曾现身欧美拍卖会上,后被捐赠给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2001年4月,经过双方协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在充分了解浮雕罗汉像被盗的背景及其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后,决定将文物无偿返还给中国。

  对于历史上发生的文物流失所产生的返还诉求,国际社会制定了相关道德准则,呼吁和敦促各国政府加以遵循。这些道德准则的精神大都源于既有的国际公约,符合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加之这些国际组织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这些相关的道德准则对文物返还国际争端的解决产生了较大推动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联合国大会每年或每隔一两年都通过一个关于“文物返还或归还原属国”的决议,敦促各国将历史上非法转移的文物返还或归还原属国。

  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86年通过了《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各国博物馆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购买、受赠和交换任何出处可疑、所有权可能不合法的物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考古发掘、国际文化财产交易、可移动文化财产保护等行为的建议和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各国采取措施规范文物市场,加大对文物盗窃、抢劫和非法交易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考古人员、博物馆专业人员和国际文物交易商的职业伦理水准,防止收购、收藏或出售来自他国的非法文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