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中小企业总会顾问邱创盛。(中评社 蒋继平摄) |
中评社高雄10月25日电(记者 蒋继平)后疫情时代台商对产业供应链的应对策略,全台中小企业总会顾问邱创盛22日在高雄座谈会上指出,疫情、贸易战逐步翻转全球供应链,供应链快速解构重整不可逆,越上游越集中,越下游越分散,过去中国大陆为世界工厂模式,将转换成发展区域制造中心,供应链从长链转型为短链来革命,且越来越重视需求量大的材料开发,且要避免断链危机。
“新冠病毒疫情后台商对产业供应链及人力资源变化的应对策略座谈会”22日在高雄市财税行政大楼内的新创园区“KO-IN智高点”举办,由全台中小企业总会顾问邱创盛与远通国际经营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萧新永担任讲师,将近20人到场出席座谈会。
由于台商在大陆深耕30年以上经验,对大陆生活环境、人力的省籍特色运用、政府政策变化、对地方官员应对,皆已驾轻就熟,建构产业供应链,促使中国大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不过近几年受到重大冲击,产业产生变化,影响台商经营思维。
邱创盛表示,第一,大陆劳动薪资增加、环保的要求、物价提升、投资优惠减少造成台商管理成本增加,让来料加工或低附加价值的工厂无法生存关厂撤资;第二,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开打,台商在科技零件、产品上代工供应链产生严重变化,长链变成短链,分散供应链或分散供应链来避关税;第三,今年爆发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增加管理成本,部分台商资金断链赠成停止运作,台商经营者也因疫情滞留台湾,改变指挥模式。
由于疫情造成产业停滞的影响及逐渐复苏,邱创盛表示,对供应链而言,第一季都停工,第二季开始恢复,但却库存面临不足问题,第三季更受到全球圣诞节订单及补货影响,生产需求大幅提升,也造成物流费用高涨。
另外,疫情引发企业经营思维及供应链变革,邱创盛表示,疫情产生“宅经济”发展,电子商务、资通讯产品需求、线上云端服务商机、宅配业务都蓬勃发展。
最重要的是,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产业及供应链发生巨大变化,邱创盛指出,第一,当大陆当地企业取得生产技术后,逐步转由大陆本土企业加工,影响供应链变化;第二,配合市场需求及美国政策部分须移出中国大陆,譬如进印度市场则须在印度设厂,进美国市场因关税问题须移出大陆到东南亚或南美洲,中心厂一动,卫星厂跟着跑,产业供应链也随之移动;第三,以前是采单一迅速、降低库存的供应模式,未来要建立多元供应链模式,避免因为疫情、灾变而造成断链。
所以,邱创盛表示,疫情与贸易战正在逐步翻转全球制造业生态,代表供应链重整,越上游越集中,越下游越分散,因为原物料上游分散不易,越上游形成越长链,越下游越短链,“世界工厂模式将转换成发展区域制造中心”。全球供应链快速解构及重组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且因为疫情关系,各国为了降低产业外移或鼓励回国投资,都祭出奖励措施,有朝“在地生产,短链革命”逐步发展趋势。
因此未来台商要设厂布局,邱创盛建议,供应链要采取在地供应的短链、寻找多家供应商、独家供应材料要寻找替代品、分析上下游关系产业生态才能提早因应、建立产业互动断链后才可互援、须了解世界供应链变化、寻找供应链完整地方设厂、中小企业寻找转型要找需求较大的材料开发并加入供应链、注意当地政府产业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