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年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影响力日益扩大,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和“逆全球化”现象抬头等考验,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2020年6月,习近平主席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强调要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王义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陈超文章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影响力日益扩大,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发展,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经济韧性日益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2013年至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接近8000亿美元;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有力服务了国际防疫合作;2021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万亿元,投资持续增长,承包工程稳步推进。
文章分析,当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区域性聚集的趋势。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世界各国都应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更好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有效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未根本消除,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在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也需要在探索中找到答案。
文章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实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