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中美经贸摩擦到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外贸与供应链将受到何种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0-02-19 08:51:44


 
  二是各地配套生产企业复工时间不一致,导致上游原料供应不足,国内产业链面临断裂以及无法有效衔接与配套的问题,进而难以达到复工条件或者恢复到日常产能水平。

  三是疫情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压力,加之此次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贸行业面临产业链外移,人力成本上升,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挑战。

  四是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的结构已发生改变,民企已经超越外企成为出口的最大主力,2019年民营企业出口占到总出口的49.7%,比2014年增加了8.9个百分点。考虑到众多劳动力密集型的民营出口企业在融资、竞争力等方面本来就处于相对劣势,面对疫情冲击,势必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此外,目前已有迹象显示疫情的外溢效应。一是一些海外进口商因为担心疫情,延迟或取消从中国的商品进口;二是由于中国制造商无法及时复工,对商品出口及供应链造成冲击,已经出现如韩国现代汽车因为中国汽车零件断供而部分停产的情况;三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长陈振声 (Chan Chun Sing) 于2月5 日 表示,基于本次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各国政府应重新审视对于中国供应链过度依赖的状况。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分为两种情景分析疫情对中国外贸及产业链的冲击:

  第一种是相对乐观情景(目前的基本情景):疫情在一季度末基本结束。考虑到病毒的毒性的变化、中国目前节后缓慢复工及人口流动的有效限制因素,我们预计3月中旬的新增确诊病例会基本消失,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情景下,疫情对中国外贸及供应链的冲击较为有限,不会造成大面积的供应链的调整。中国在2020年出口增速下降5%左右,2021年恢复正增长,全球产业链并未出现从中国明显转移的情况。

  第二种是严重情景:如果疫情在6月份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的贸易及供应链将受到较大冲击。在此情景下,2019年出现的东亚供应链的转移现象会进一步加速,中国在2020年出口增速下降10%~15%左右,2021年恢复正增长,但维持在较低水平。

  三、缓和外贸压力及维护中国供应链基本稳定的应对举措

  文章认为,(一)首要是守住中国目前在全球主要产品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在加强防护的情况下,尽快优先恢复出口行业的生产与相关物流运输。尤其是涉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占有重要地位且属于自动化程度高的出口行业,包括机电与电子等行业,应尽快恢复生产。

  (二)为了隔离国内疫情对生产及出口的冲击,需要设立严格的“绿区工厂”,即在“绿区工厂”的企业及员工是安全的,出口产品是经过了严格检疫的。这样做一是可以稳定这些企业的生产,二是增加海外用户的信心。

  (三)采取更优惠措施吸引全球顶级公司来华设厂,形成及培养高端产业链。在这方面,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斯拉在中国投资设厂,直接带动及升级了有关电动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加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地位。

  (四)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支持类似华为5G引领全球发展的产业,包括集成电路、高端医疗、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将中国产业链的位置向中高端延展,以此来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五)鼓励东部产业链更多向中西部转移而非向海外转移。中西部在基础交通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方面不断改进,已经具备了完全接纳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而且向中西部转移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更好借助“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把贸易更便捷地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拓展。

  (六)出口企业抓住机会,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在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强力支撑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迎来黄金窗口期。把疫情压力转为动力,加速企业进行自动化与无人化生产改造,既是提高效率的需要,也更好有助于防范未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风险。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