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曹雪芹不只《红楼梦》黄一农:还有8册书稿
http://www.CRNTT.com   2019-07-23 17:00:28


黄一农结合大数据调查8卷工艺书稿《废艺斋集稿》,包括制作风筝及刻印之法,确为曹雪芹所作。(中评社 黄文杰摄)
 
  黄一农今年初到北京拜访了当年摹抄此稿的孔祥泽,兴起以结合大数据的“e考据”来调查此一文史悬案的想法,也完成“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的证真”文章,备受瞩目。

  他举风筝书稿中,有篇爱新觉罗•敦敏所作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乾隆23年12月24日在北京内城西南角太平湖的一场宴会,主人敦敏宴请知名字画家董邦达及几位好友鉴赏画作,并欣赏曹雪芹所做的精致风筝。

  黄一农表示,其中有数位红学界翻找数十年皆无法证明是否真有其人的宾客,如果能证明他们的真实身分,且与曹雪芹有往来之谊,即可证实此稿不可能为后人假造。 

  为了要找出的第一位人物即为“□舅钮公”,黄一农说,原稿的第一个字已模糊不清,过去史学家都从敦敏母舅的方向查找,但都徒然无功。

  黄一农想到,此舅也可能是“国舅”,经过e考据让他找到一位年龄、辈分、阶级皆相符且曾获赐宅第者,便是乾隆母亲的弟弟―承恩公伊松阿,且查证伊松阿的后辈也与曹雪芹的表侄联姻,“国舅钮公”的真实身分自此浮现。

  第二位不可考的神秘人物是别号子龢的“过三爷”。〈瓶〉稿提到敦敏至通州迎接过子龢,黄一农推测过子龢是搭船经大运河抵京,可能来自南方,且又熟识董邦达,敦敏还亲迎,故对方必有一定社会地位,可能中过举人或进士。

  因此黄一农透过e考据遍查大运河沿线及以南的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数省“过”姓且有功名者,最终找到雍正2年中举的过秉钧。

  透过大数据,黄一农也发现,古人以“子和(龢)”为号者,名字中屡见“钧”字,因“钧”为“君”谐音,取“君子和而不同”之义。

  第三位人物“惠敏”的考据历程也十分曲折离奇。

  他是清朝宗室,被描写为瘸腿、过继、孤儿寡母,生活困苦,因此敦敏希望曹雪芹能传授风筝技艺给他。

  黄一农透过查找汇整清廷玉牒的爱新觉罗宗谱(共记十几万人),找到了敦敏的族弟惠敏,他是额尔登额第四子、两岁时过继给伯父,身份及各项细节皆与书稿若合符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