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孔令池: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11:20:37


 

  第二,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从长三角共同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高度来推动产业和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回归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科技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而是面向企业创新创业服务需求,通过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更多地参与到市场共性技术开发、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并通过改革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立项与成果评价体系,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支持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产业链打造、技术标准制定、产品市场化等活动。建立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财政科技成果的共享利用机制,共建全球技术交易市场,共同支持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转移转化。

  第三,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应主动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向各地区企业、社会开放共享,促使科技创新的边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保障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用户充分了解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和获取服务的渠道,实现海量信息的有效整合、快速检索、准确导航和远程服务,避免平台内部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进一步推广上海与苏州、嘉兴创新券通用通兑的实践经验,扩大部分领域开展试点,统一科技创新券的服务标准、内容和平台,促进服务机构互认,建立网上注册、合同备案、创新券申领兑付一体化服务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券长三角范围内通用通兑。搭建长三角高层次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加大各省市人才支持政策协调力度,共同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防止无序“人才争夺战”。加快户籍、档案等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减少人才流动的风险和代价,为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有序自由流动和身份有序自由转换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第四,创新区域协同体制机制。规划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一些跨区域的调控目标设定、重大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重要科技创新资源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重要配套和扶持措施的统一等。共同建立专家决策委员会,负责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各种科技创新合作问题提供科学的咨询论证意见,同时负责研究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内部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出台过程中的共决和出台效果的评估。相关执法部门联手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切实将相关科技协同创新中的制度性成果落到实处,推进依规行政、依法协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