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品兰州牛肉面 两岸记者体悟文化传承与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7-18 00:52:18


兰州牛肉面(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武威7月18日电(记者 海涵)7月17日中午,“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甘肃兰州滨河路上的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和牛肉面培训学校,瞭解兰州牛肉面前世今生,观看兰州牛肉面制作流程,品尝正宗兰州牛肉面美味。

  记者看到,三组雕像屹立在牛肉面博物馆门前,分别是大型铜雕拉面者、巨型铜大碗“大碗传奇”、还有牛肉面发明人马保子早期沿街挑担卖“热锅子面”的铜质组雕。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牛肉面相关的老灶台、旧风箱、锅碗瓢盆、调料等老物件,还辅助以墙面浮雕、泥塑、陶塑、蜡像等方式进行场景再现,向游客讲述兰州牛肉面发展史。

  走出牛肉面博物馆,迎面而来的就是牛肉面体验馆和牛肉面培训学校,里边配有专业的拉面案板供参访者亲自体验拉面的过程。采访团里的许多记者纷纷变身拉面师傅,上手操作。

  牛肉面讲究“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 五黄(面条黄亮)”,据兰州牛肉面传承人马海帆介绍,牛肉面在兰州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由马保子发明的。兰州有三个“一”——一条河是黄河,一本书是《读者》,一碗面就是兰州牛肉面。“兰州人的早餐就是从一碗面开始的,面是碱性面,易消化;面汤里则加了18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料,对人的五脏六腑具有调节功效。”

  “我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了,已经无偿带出了很多徒弟,”马海帆说,希望能有更多人将兰州牛肉面的文化历史、制作手艺传承下去,将兰州牛肉面拓展到全世界、服务全世界的食客。

  中国时报记者蓝孝威品尝过兰州牛肉面后同中评社记者分享,台湾人也很喜欢吃牛肉面,尤其在台北,每年还会举办牛肉面大赛,会有许多主打牛肉面的店家前去参赛,获得前十名的店家会在自家店门口挂上印有获奖名次的横幅。“不同于兰州牛肉面的清淡口味,台湾的牛肉面更偏川味。1949年到台湾的很多老兵将记忆中家乡的牛肉面味道带到了台湾,很多台湾人对牛肉面其实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

  随团的台湾青年李宣不仅品尝了兰州牛肉面,也亲自尝试了拉面。她告诉记者,“能做好一碗面真的太强了!这需要对于专业技术的认真态度。”李宣说,牛肉面教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传统技艺得不到传承,数代之后或许就可能会失传。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从7月16日至24日,两岸及香港23家媒体的43名记者会深入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采访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