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埈荣(中评社图片) |
韩国培材大学教授李焱求以韩中两国经贸交流的成果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表示,韩国自1992年与中国建交30年来,两国作为邻邦,相互影响巨大。历经“友好伙伴”和“合作伙伴”,发展成为“全面合作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两国经济交流在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呈现量变和结构变化。两国建交30年来,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年64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3,015亿美元,增长了47倍。2021年韩国对中国出口达到1,62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30年来增长60倍,中国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以及顺差对象国。韩国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对象国。
李焱求指出,随着美中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张,夹在美中之间的韩国,其立场也更加受到“选边站”的压力。但鉴于美中冲突之下,韩国的反中情绪上升,中国作为其经济重要伙伴,要在这之间取得与现实平衡的方法,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高度依赖美中的韩国来说,中美摩擦既是机遇也是威胁。韩国需要判断美中摩擦带来的威胁和机遇,并制定应对措施。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有必要与中国在互相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合作关系。并且,在各领域加强双边合作,促进高层交流与对话。有必要通过综合判断中国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以及合作的可能性来重新确立对中国的战略。
韩国济州大学教授金中燮在发言中重点谈及韩中两国国民感情问题。他指出,国民感情的问题,虽然不如外交安保以及经济贸易领域来得具体,而且不是政府层面的问题,但却对两国关系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韩国的一些智库研究机构也做了不少的调查研究。总体来说,韩国民众对于中国的观感从21世纪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金中燮分析,观察近年来影响韩中两国国民感情的事件,如果排除贸易纠纷或部署萨德等经济外交议题,可以看到大部分都与这种身份认同以及随之而来的追求承认问题有关。由于韩国政府的积极宣传,把一些象征韩国的符号与国民的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这些符号成为普通人追求卓越满足感的方式。而当这些象征符号遭到侵犯,有些人就会感到无法承受。“追求承认”是深深植根于人性的一种本能欲望,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其实就是要人们克服这种欲望。但这是君子的境界,一般人恐怕很难做到,因此也就很难避免所谓“身份政治”的现象。在韩国,历史文化身份认同因素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而且以后可能还会更加强化,因此刺激国民情绪的事件,恐怕还是会继续出现,因此更加须要人们以“务实理性的态度以及更加开阔的心胸”去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