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前台大医:任何人确诊不意外 首要管理轻症
http://www.CRNTT.com   2022-04-18 15:01:44


林氏璧表示,如果真有百万人以上确诊,要好好思考什么样才是最有效的轻症管理。(照片:林氏璧脸书)
  中评社台北4月18日电/台湾本土肺炎疫情持续扩大,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日前表示,不排除破百万人染疫。台大医院前感染科医师林氏璧今天在脸书发文表示,而我们要好好思考,如果真的会有百万人以上确诊,什么样才是最有效的轻症管理?哪些人才是须要努力保护他们尽量别感染,哪些人就算确诊也不需要太担心,不需要像过去两年一样坚壁清野要把所有感染炼都阻断?这个政策和做法的转换绝对会有阵痛期,但随着感染人数更多,肯定会往这个方向走的。

  以下为林氏璧脸书全文:

  台湾确诊破千 陈时中不排除破百万例 

  建议缩短检疫天数 以快筛取代PCR

  本集录音于4月15日晚间。

  这几天部长有几个发言:

  1.从各国经验看来,台湾势必要接受一波大规模染疫,才有可能平息。

  2.以台湾过去的防疫经验来看,推估台湾染疫率应该会与香港、纽西兰雷同,大约落在人口15%至16%,等于会超过300万人,未来两周是密切观察期,须注意确诊人数是否出现指数成长。

  3.缩短日期需要仰赖科学根据,“可能性当然是有的”,但依据国外经验,缩短到7天比较普遍,但也有部分国家采取5天,将依据疫情适当调整,同时也会与专家讨论。

  4.何美乡老师上周在有话好说也提到,从外国经验来看,美国总人口25%染疫、新加坡20%,大概在10几%的时候确诊数下降,日本则是在总人口3.5%确诊时逐渐下滑。何美乡认为台湾应该会介于新加坡跟日本之间,因为人口密度没那么高,天气较温暖,准备工作十分完善,预估会有10%,也就是一百万人确诊,“大家不用紧张,大概一半以上都是没有症状。” 她强调,不要去看确诊人数,而要看重症的比例。
 
  我的解读:

  1.很多人在问疫情何时会和缓。看世界各国这次的经验,一旦进入社区感染后,如果自然感染+打疫苗者没有到一定的临界点,疫情就不会很快下来。因此部长或是美乡已经都在估大概要多少确诊人数才会让疫情和缓。我则认为可能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起起伏伏,但只要能把疫情压在一定范围,尽量不要指数成长,不会影响医疗量能,让疫情"温和的传播",那我们还是可以维持一定程度正常的生活。

  2.这里我对日本的数字有些意见,因为日本一直以来PCR阳性率偏高,台面上进入2022年日本仅确诊564万,是日本1.25亿人的4.5%,但我相信实际确诊绝对不会只有这个数字。

  3.就算看这两年总数是确诊738万,是全人口的6%,我相信这也是大大低估。日本可以在去年奥运后维持一段时间的缓和,应该是之前已经感染了非常多人加上疫苗施打的成果。而新出现的Omicron,又可以把多数人再感染一波 。

  4.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有百万人以上确诊,轻症要如何有效管理,绝对是重中之重。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开始把确诊,隔离,疫调匡列的力气放在和老人家相关的地方。但如果都是年轻人的学校,没有老人家的家庭,我认为可以朝着以快筛取代PCR,缩减确诊后或是接触后隔离日期来调整。

  5.上周我有个好友家中小六女儿班上有确诊,因此女儿居家隔离,全班停课10天。在前几天安排去医院做PCR,后续在家中要再做四次快筛。他和我描述卫生局人员很辛苦的每个人联络,安排女儿坐防疫计程车到医院做PCR,现场排队排了一个小时。这是上周的台北市,而新北市的家长就反应显然确诊人太多,安排时间须要更久。

  6.如果感染规模继续扩大,我相信这样的状况会层出不穷。我们须要一直重复这样的循环吗?我认为这第一套PCR,可以考虑用快筛取代。出门去做这趟PCR,会不会原本还没感染,结果出门一趟反而被感染?

  7.然后确诊者或是接触者的隔离期可以考虑缩短了。确诊者最有传染力的时间是在有症状的前两三天到后三天,真的不需要隔离到10天。接触者是否要如临大敌全班隔离,是否要隔到10天,我觉得都可以讨论。起码,可以从国中高中生已经打完两剂疫苗的族群开始实施看看。

  8.防疫计程车,卫生局人员如果都一直消耗在这些得病也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的年轻学生,真的之后开始老人家确诊变多之时,会压缩到他们处理的时间的。

  最后讲个结论,现在开始,你身边任何人确诊都不意外,大家要习惯。

  而我们要好好思考,如果真的会有百万人以上确诊,什么样才是最有效的轻症管理?哪些人才是须要努力保护他们尽量别感染,哪些人就算确诊也不需要太担心,不需要像过去两年一样坚壁清野要把所有感染炼都阻断?

  这个政策和做法的转换绝对会有阵痛期,但随着感染人数更多,肯定会往这个方向走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