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戏曲邂逅新媒体
http://www.CRNTT.com   2020-04-12 10:41:43


 

  戏曲评论领域也发生了微小却不容忽视的变化。传统意义的戏曲评论队伍通常由戏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报纸杂志专栏编辑构成。在这个戏曲评论学术共同体中,具有学理品格的戏曲评论是戏曲评论界的共同追求。新媒体时代,大批戏曲评论队伍中的知名专家学者,除了在各大报纸、杂志撰写戏曲评论外,也纷纷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现场戏曲评论。由于是第一时间的观感,往往非常容易引起网上读者的共鸣,自然也吸引了大批“粉丝”点赞。

  除了专业评论队伍外,普通观众也构成了规模庞大的评论群体。人们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欣赏戏曲剧作时,随手可在屏幕窗口发布“弹幕”评论,内容往往短小精悍,语言风格多以网络时髦用语为主,体现了新媒体平台戏曲评论的开放性、公众性特点。

  当然,新媒体戏曲评论队伍的评论鉴赏水平参差不齐,但要着眼的是,新媒体在拓展传统戏曲受众范围的同时,也构建了“线下”与“线上”并存的戏曲演出与互动评论生态。

  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大数据信息容量巨大且存储便利,有效保护与抢救了戏曲遗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高清摄像数字化技术,我国已经存档记录了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戏曲剧种传承人影像资料。我国部分省市政府文化等部门牵头,也对地方戏曲剧种的戏曲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建设了特色数据库。未来,还可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传统戏曲在做好数字化工程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这是我们做好传承的武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