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业态劳动保障制度建设三大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8-06 08:11:49


  中评社北京8月6日电/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平台企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应承担相应责任,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对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

  劳动保障制度更加精准和差异化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于凤霞文章分析,网络平台用工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灵活用工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很多用工单位并不直接或独占劳动力资源,而是借助于平台建立起“用工单位+平台+个人”的新型用工模式。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签加盟”、“众包”等形式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劳动关系。绝大多数平台企业都认为自己与这些灵活就业人员之间仅是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模糊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不足,因为当前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有关制度规定都是建立在明确的劳动关系基础上的。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既要充分考虑现行的制度安排,又要充分适应平台经济新就业的特点,改变原来以劳动关系为考量基础的相对单一的“二分法”。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此次《意见》中明确提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这意味着,在现行劳动法体系中确立了“有劳动关系”、“无劳动关系”外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第三类劳动者。无论平台经营企业采用哪种用工模式,都应该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承担一定的雇主责任。未来中国将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构建更为精准和差异化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模式,提高劳动保障覆盖面和保障力度。

  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公共就业服务所提供的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大多数都以存在传统劳动关系的专职劳动者为主;公共就业政策性补贴主要是支持传统用人单位,中央及各地方财政的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用于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明显偏少。面向新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供给不足,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知识分享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人才供给。新就业形态作为新兴事物,一直未被纳入中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