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扶持和帮助台企“走出去”。疫情发生以来,漳州出台了促进外资外贸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台资企业“走出去”,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发展空间,在漳台企享受上述同等政策。“十四五”期间,漳州将充分发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台资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台企参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参加线上线下“漳州产·全球销”“漳州味·世界行”活动,参展进博会,发展保税加工、特殊区域出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等相关业务。携手台企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海外优质农业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输出水果、茶叶、花卉、水产等先进种养殖技术和机械装备,不断拓展海内外市场。
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台企上市融资。落实台企与大陆企业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定期调研梳理符合条件且有境内上市挂牌意愿的台资企业,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原则,梯度培育主业突出、成长性好、业绩优良、符合产业导向的上市后备企业,分类分层建立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在此基础上,积极开辟台企上市“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上市扶持政策,为台企办理股权转让、土地处置、项目报批、历史沿革审核等事项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推动更多漳州台企利用大陆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同时,支持台企在海峡两岸股权中心台资板挂牌,逐步扩大台商金融授信试点范围,提升台商信用查询便利化水平,切实让台企享受资本项目结汇、股权投资、外汇登记、外债开户、注销登记五个方面的政策红利。
中评社: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吸引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首来族”登陆呢?
刘远:漳州与台湾同根、同祖、同源,具有共同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台湾现有2300多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40%,至少有113姓近1000万台胞根在漳州。我们将突出闽南文化和根亲文化交流,结合当代青年的多元需求,全方位深化漳台基层交流交往,让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青年、“首来族”来漳有“回家”的感觉。
一靠根脉感召。充分借助姓氏、宗亲、祖祠、宫庙、同名同宗村等载体,鼓励漳籍台胞祖孙相伴、代际组团来漳寻根祭祖,合修两岸宗亲族谱,深化漳台民俗、祖地、书院、家训等交流,系紧代际传承的宗亲往来“纽带”。同时,强化漳台根亲渊源宣传,进一步挖掘陈元光、颜思齐、黄道周、林语堂等漳州历代名人资源,筹拍、制作反映漳台根亲历史的电影、纪录片、新闻专题片,打造“开漳圣王”等根亲文化品牌,增强台胞对祖地根脉的归属感。
二靠文化凝聚。发挥国家级两岸交流基地、省级闽台交流基地作用,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漳州活动项目、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强歌仔戏(芗剧)、木偶、剪纸、漳绣等漳州非遗项目交流,办好林语堂文化研讨、沈耀初书画展等特色文化交流活动,拓展保生大帝、关帝文化节等漳台共同的民间信仰活动,完善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云林驿站建设,着力再打造一批新型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基地,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漳台文化交流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