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庙面”是台南关庙人的自信之作。(中评社 高易伸摄)
|
中评社台南3月10日电(记者 高易伸)台南关庙不只“凤梨”远近驰名,“关庙面”更搭上近几年的“乾拌面”与“宅经济”潮流大发利市。在地制面厂从早期的7、8家增加至3、40家,不少品牌、明星创业的拌面面条都是关庙代工。比起一般制面,关庙面制作过程多了一项烈日曝晒,不需添加防腐剂可长期保存,口感弹牙滑顺,不仅行销全台更卖到海外,年产值高达百亿。
来到台南关庙区,周边产业道路上随处可见“关庙面”招牌,以及一袋袋用简单塑胶袋包装,很纯朴的乾面条。这几年台湾兴起一股“拌面风潮”,品牌琳琅满目,包装里一块乾面条再加上一个简单调味包,有明星加持的牌子甚至可以卖到新台币50-60元。关庙面顺势形成一股庞大产业链,除了在地面厂自创品牌销售,也为各拌面品牌代工。一些艺人自创的拌面品牌都是来关庙找工厂代工生产再挂牌销售。
关庙面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方便、经济实惠,2台斤1200公克的包装,一大包新台币100元,约有18片乾面条,好保存,要煮随时有,还有宽面、细面可选,在当地是家家必备。
全台前三大面厂“上智”就在关庙,每天用掉的面粉原料就高达10吨,年营收轻松破5亿,还外销至海外多国,美国华人超市都买得到台南关庙面。
究竟关庙面的魅力何在?台南市关庙区农会食品加工厂主任何建礼接受中评社访问,分享了关庙面独特的制作过程。
刘建礼说,制作关庙面的第一步在于“搅拌”,将面粉及盐水依“黄金比例”去搅拌,这是业者的机密。其次是“卷面”,将面团放入机器,经由机器把面团压扁卷成卷筒状,因为是经由机器压制的,所以厚度都较均匀。
第三是“切面”及捡面。让机器将面条切成需要且固定的长宽尺寸,因为是使用机器所以制程更加快速,并由人工将面条折成三角形,再摆放到竹篓盘中。
再来就是最重要的“晒面”过程,利用台南的艳阳日晒,达到杀菌及不需添加防腐剂就可以保存的效果,虽然现在科技可以利用室内烘乾面条,但是就少了日晒后更香更Q的口感。因此传统日晒法,变成了关庙面的最大特色。最后就是“翻面”,关庙面不能只晒半边,偶尔跟煎鱼一样,要适时翻面,让阳光均匀SPA面条。
万一遇到下雨天时怎办?
刘建礼说,关庙地区的晒面场,都会准备快速启闭的自动化“大雨遮”保护面条,不让面条受潮。
面条是生活中较不起眼的食材,但却隐含整个地区的产业链及饮食文化。目前关庙面已变成一种品牌,有贸易商外销至海外多国,让海外华人也能品尝台湾在地好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