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柯文哲的民众党创立4年以来,逐渐形成了“非蓝非绿、亦蓝亦绿”的独特定位,似乎将相当多数的中间选民“吸附”在其周围,同时再吸收部分对国民党失望的浅蓝,对民进党不满的浅绿,加上不少因网络而对这位心直口快的“阿北”青睐有加的“首投族”,令中间选民不再“摇摆”。近期岛内各机构民调均显示,“蓝白合”从博弈、接近成局、到不欢而散,虽然令柯文哲支持者有流失,但15%的“底子”无法撼动,亦即约200万票,这恰恰约等于中间选民的底数,也大部分来自4年前投给民众党不分区政党票的选民。
在上述形势之下,过去一段时间岛内多数舆论均认为,“蓝白合”破局的最大受益者还是赖清德。毕竟民进党坐拥至少四成基本盘,很容易通过精准政治与舆论操作,令蓝白“互争老二”,导致蓝白之间无法产生充分弃保效应。事实上,蓝白支持者虽有重迭,但双方异质性还是高于同质性,否则“蓝白合”早就大功告成、好整以暇。因此,赖阵营核心幕僚曾当众夸口“我们赢定了”,相信是认为民进党已经解开这道“算术题”,甚至信心满满地提前“交卷”。
然而,魔鬼藏在细节中,关键就在这道“算术题”。首先,对于民进党“基本盘”的认定,许多人都联想或援引2008年选举数据,当时民进党的大环境可谓“衰到爆”,即便有陈水扁贪腐案、入联“公投”导致台海动荡、马英九形象牌与两岸牌、民进党“谢苏斗”等不利因素,民进党还是拿下545万、占比41.5%的“铁票”。因而很多人都断定此次赖清德选得再差,也至少可以拿到42%,而这已经高于2000年首场“三脚督”选举时陈水扁胜选的得票率。
问题在于,在不同氛围、不同时空背景下,民进党基本盘或“铁票”也是在浮动的。而且,自“单一选区两票制”改革后,不分区政党票才能真实反映铁票规模。尤其当民众党崛起、蓝绿白“三脚督”全新政治生态出现后,民进党的铁票数量,与其执政时间并不成正比。例如2016年民进党不分区政党票为537万,到2020年下降为481万,即便考虑到绿营选民“配票”默契,上次选举中民进党加上“基进”、“台联”等急独政党票,总共约531万,也只能和2016年打平。至于另一个原被划为小绿的“时力”,随着内部多轮清洗,以及黄国昌转投民众党,过往支持者流向柯文哲可能性更高,不能再视为民进党铁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