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中国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
一季度经济数据被称为全年经济走势的“风向标”,历来备受重视。由于疫情等特殊原因,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格外令人关注。因为它既可以显示经过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程度,表明经济是否已经回归常态化的增长路径,还可据此推测“十四五”时期,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
值得指出的是,需要全面客观看待今年一季度经济的“超高增长”。根据以前的测算,中国经济如果未受到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水平应该分布在5.5%至6.0%的区间。基于此,可以看出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处于恢复阶段,并未完全达到经济运行的正常水平。按照5%的增长率水平看,宏观经济在未来还应当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随着基数效应消退,预计GDP同比增速应会逐季回落。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GDP的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6%的目标值比较稳当。最近一个时期,国际经济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多预测增长幅度将超过8%。世界银行在3月26日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中,预计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将从2020年的2.3%加快至8.1%。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EO)预计,2021年和2022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8.4%和5.6%。在IMF看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有效的疫情遏制措施、强有力的公共投资应对措施以及中国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
国际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我们自身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关注经济恢复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仍有隐忧,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会逐步推高物价,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将对我国形成输入性成本上涨压力。二是中小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仍存在较大困难。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将会增加。相比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制造业融资难度加大,甚至面临较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从外部风险挑战看,一是全球疫情风险远未消除,疫情在某些国家再度暴发,其影响不容小视。二是美国采取的超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冲击。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把通胀预期转嫁到国际市场,这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多边贸易投资冲突有可能加剧。疫后发达国家有针对性的贸易投资调整,特别是保护主义政策将对我国外贸增速带来较大冲击。
4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从中长期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应当在供给与需求两方同时发力,才能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且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格局开了个好头。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在“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必将遵从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纵观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在近年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改革开放更是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升发展成效的重要抓手。例如,我国通过持续的减税降费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从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获取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以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020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出台,2021年多领域国企改革将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层分类多路径推进混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加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扩围升级,国企改革的红利将加速释放。其次要注重提升改革的协同性,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因为各方面的改革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彼此制约的。与以往相比,现阶段改革的复杂性、整体难度、协调性在大大提升。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率先进行系统集成,把已经形成的一些改革成果加以梳理、集成、整合,形成改革聚力。同时,对下一步改革也要有系统集成,通过系统设计和彼此协调,形成改革合力,以改革系统集成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