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两岸双方而言,美国因素终究只是外因。 |
中评社╱题:拜登新政与后疫情时代的两岸思考 作者:张百达(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
【摘要】中美战略竞争固然仍将深刻影响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但对两岸双方而言,美国因素终究只是外因,更根本的关键仍在于两岸彼此的互动,以及双方是否共同展现智慧与决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相互包容、理解、友爱与建设性态度,为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开启新的里程,并共同探索出一条可长可久的两岸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道。
前言
去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其冲击效应不仅蔓延全球,对于原本冷宕低悬的两岸关系更是形同雪上加霜。如今,在两岸人民历经疫情挑战与病毒威胁,以及不论因于两岸本身抑或中美战略竞争所导致的紧张与对抗之后,随着疫情受控与疫苗上市,两岸有识之士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仍然抱持着许多憧憬,不仅期待彼此均能平安度过疫情的威胁,更能够远离战争的阴霾,共同珍惜当下所享有的幸福与和平。
一、美中战略竞争持续 两岸面临战略抉择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不仅是单纯的两岸之间的关系,其中还涉及亚太区域乃至中美两国,也就是北京与华府这两个在本区域内具有重大乃至核心利益的双方权力竞逐。尤其,在经历过去四年川普执政期间,美国对中国大陆发起一连串经贸战与科技战后,北京当局原本期望中美关系随着拜登政府上台能够出现和缓的契机,同时减少川普时期对于“台湾牌”的操作。
然而,由于一国之外交政策往往不仅受制于其所界定的国家利益所驱动,更同时受制于其政权利益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当“美国优先”与“遏制中国崛起”已成当前美国政坛不分朝野的主流共识之际,特别是其中还涉及某些部门利益等现实因素下,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不仅仿如宿命般地逐步成为双方难以逃脱的自我实现寓言,更使得一些美方人士对于中美这两个拥有核武库国家,其双边对抗情势一旦失控,所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与战争升级风险提出各种示警。
但是,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火车所蕴藏的强大动能与惯性,此刻要扭转当前中美战略对抗与竞争的发展态势,似乎显得高度困难。特别是当其中想要维持霸权地位的一方不断主动采取一系列的攻势作为,而被视为挑战霸权地位的一方在其应对策略的选择上,则似又未能超越易令外界感生畏惧与防备之“战狼文化”的局限,两相激荡的结果,更加剧原本的猜忌。
此刻,比较可行的方案或许是:思考中美双方如何避免出现战略误判,并加强日常危机控管与沟通机制,以确保双方的竞争能够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能够维持在竞争但和平的轨道上运行,以免因任何一方误判情势或双方擦枪走火,从而走向双方本或无意启动的毁灭性战争。其中,自然也包括中美双方在台海议题上的竞逐。
不论是中美两国元首农历除夕进行的“习拜通话”,抑或日前于美国阿拉斯加首府举行的2+2高层战略对话,显示当前中美两国均意识到:如果双方的矛盾与竞争在短期之内是无可避免与妥协的话,那么,至少也应设法建立起高层直接对话渠道,以作为双方避险的重要措施。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拜登政府国安团队虽与前任川普政府时期完全不同,但由于其所处的国内政治环境与战略气氛几无差别,以致在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以及遏制中国发展与崛起等层面,均展现出相同的政治思维。
尤有甚者,相较于川普时期倾向单边主义与现实利益导向,拜登政府则更倾向于联合盟友,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对中国展开围堵与施压,同时亦更加强调民主、自由与人权等西方传统价值,并反映在对香港情势的发展以及有关新疆维族人权议题的重视。
此外,由于台湾位处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不仅扼守解放军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同时亦关乎美国东亚盟邦日、韩两国海上交通命脉之维系;尤自去年以来由于台湾疫情防控良好表现,晶圆制造在全球供应链角色受到关注,加上与西方价值理念具高度亲和性,不仅台湾战略地位与国际能见度大幅提升,更使得持续强化台美关系成为华府战略圈的理性选择。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舰持续穿越台海,延续川普任内多项对台军售与台美交往限制的松绑,持续增进台美双方互动等诸多作为来看,拜登政府台海政策虽仍倾向维持不独、不武的双重吓阻策略,鼓励两岸重启对话,但显然不可能主动放弃台湾这张“好牌”。因此,夹存于中美争锋前沿的台湾,其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也必将持续深受中美战略竞争的影响。
但这是否意味在中美战略竞争的现实权力格局中,相较新加坡及东协等国强调不选边并维持与中美两国交好,或如欧盟国家强调“欧洲主权”的立场,面对来自美方积极拉拢与对岸各种压力下的台湾,是否完全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或战略自主空间?而蔡英文政府只能持续维持既有亲美路线,而不需思考兼顾两岸关系的和缓或改善?抑或真如某些人士所主张之台湾应毫无悬念,只能采取一面倒的战略抉择?面对仅百浬海峡之隔的崛起对岸,这已成为台湾沉重的战略课题。
然而,相对同样重要的是:面对中美进入长期战略竞争,对岸有关方面如何看待川普时期所经历的中美关系与台海情势,乃至2000年以来两岸曾经错失的许多重要机遇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有无藉鉴之处?是否应留给红绿双方足够的回旋余地,特别是在不失原则立场前提下,让彼此处理有关交往前提上保留一定的弹性务实空间?又或者,北京当局选择持续乃至进一步加剧对台各种战略围堵与政军挤压,使其最终被迫面临无从选择的情况?如何化解台湾人民日深的疑虑,或也是对岸有关方面需要深思的课题。
二、两岸僵局不解 提供外部介入空间
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格局下,固然会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形成某种的制约,但由于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阶段仍符合美中台三方共同战略利益,符合两岸双方共同安全与利益,同时也符合北京争取和平发展所需之战略机遇。
因此,尽管中美战略竞争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以各种的形式持续进行,例如:美军抵近侦察与解放军反制作为已成例行公事;而台湾面对解放军现代化及其机舰于台海周遭活动越趋密集之际,也面临必须提升自我防卫能力的压力,但这绝不能视同蔡政府不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反之,缺乏适当自我防卫能力的台湾,就某种层面而言,无异是对某些煽动台海战争、鼓动两岸彼此内耗、增添两岸人民仇恨的武统论与民粹主义者的最大鼓励。
尤其,当前两岸官方交流中断,显非蔡政府原本设定的政治目标。早从蔡于2012年首次参选总统所发表的“十年政纲”,即提出两岸应“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并透过多层次、多面向的交流逐步建构“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寻求建立稳定且建设性的双边关系等倡议。此外,自2015年蔡再次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以来的相关谈话,2016年就职演说与2020年获得连任以来的多次谈话中,不仅对两岸僵局的化解进行过许多尝试与努力,也对两岸关系发展表达过正面的期待。
|